窗外传来一道低沉的声音:“是。”
翌日,太极殿
“启禀陛下,春考在即,各处的考生已经陆续进京,然京城客栈有限,更有甚者趁此机会大肆涨价,引起诸多考生不满。”
说话的正是早已经暗中投靠了太后的礼部尚书,他这话一出,顿时也引起了不少官员的附和。
而礼部尚书这一开口,又有其他几个官员都站了出来,其中的开口的便是城防司的长官。
“启禀陛下,城南有一人自称是进京赶考的考生,然行为蛮横,竟然因没住上店而与客栈老板发生了争执,情急之下将其重伤,因为事关科考,大理寺那边也不好定夺,故而特意上报给微臣。”
谢訦面无表情地听着下面人的汇报,听到这话后眉头微微蹙起。
然而还未等他开口,便突然有一人站了出来,义正言辞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事关科举考试,兹事体大,此等败类若不加以惩处,来日为官一方,必定会鱼肉百姓、民不聊生。”
这一番话说得可谓是义正言辞,尤其是鹊山的事情又才刚刚过去,朝野上下在震惊于如此胆大妄为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天子脚下的同时,对此类事情也是慎之又慎。
而此时却突然出了这档子事情,有的人的心思便瞒不住了。
谢訦当然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见状眉头反而松了不少,沉声道:“所以诸位大臣是要朕严惩不贷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目光缓缓扫过下面诸位大臣,最后又在礼部尚书面前停留了片刻,放在一旁的手微微曲起食指,在扶手上轻轻敲了敲。
话音刚落,众位大臣纷纷互相对视,却是没有一个人敢回话。
过了许久,还是一位看起来比较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向坐在上面的人微微行了一礼,这才缓缓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此人应当惩戒,却不能过重。”
“哦?”闻言,坐在上头的谢訦敲着扶手的动作停下,缓缓瞥了他一眼,发现是一个新面孔,饶有兴致道,“那爱卿可有何见解?”
然而正是谢訦这一句无心之言却似乎给了对方信心,只见这位年轻的官员停顿了一下,随后开口道:“俗话说‘小惩大戒’,此时又正逢科考,先不说众学子因为住店本就心浮气躁,若官府在这个关头对学子实施重罚,那其余的学子势必会群起激愤,距离科考仅剩下不到半月,若此时惹得民众议论纷纷,于我朝有害而无益啊!”
这一番话下来,原本安静的殿内立刻窃窃私语起来,原本的礼部尚书见状又俯下了身子,开口道:“启禀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