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给了旁人御前下毒的可乘之机。”
“且陛下接连两次遇刺,都和雍华宫里那位公主有关,群臣颇有怨言,桑氏太子行刺,若桑氏姑娘再怀有皇嗣,很难不让人提防,是否为兄妹谋划,意图推翻萧氏江山,届时……晋国危佚。”
桑晚沉思,想起那日萧衍之给她所说。
若不是徐若彤的父亲徐则堓带头闹,那就不是太后最后的手笔。
徐若彤还被扣在宫里,宁王心智没有治好前,太后不会动手才对。
桑晚奇怪:“陛下只听了这些,就龙颜大怒?”
小太监摇头:“是有大人说,最近帝王批复的奏疏上,字迹不像陛下所书,而是出自旁人之手,笔锋含蓄,猜到了是那位亡国公主。”
“后宫干政,引得群臣激愤,难免言辞犀利了些,陛下震怒,飞出手旁茶盏,磕在那位大人的发冠上,热茶当头淋下,狼狈万分,更是斥责了好几位大人,管辖之事几月都不见成效,倒有功夫盯着这些,遂被革职查办了。”
桑晚已经能猜到结果,平静地说:
“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下更让臣子们意难平了吧?”
“贵人猜的是。”
小太监已没有方才紧张,应答如流。
“散了朝,宫外就传遍此事,议论纷纷,连京中百姓都开始担心,怕陛下为美色所惑,让晋国好不容易才有的辉煌,荡然无存。”
她在奏疏上留下字迹时,纵有担心,但当时更多的是不想萧衍之劳累。
肩膀被箭矢刺伤,再提笔写字,只会更痛。
桑晚脑中闪过回忆,她有碰过的折子,都是臣子间扯头花的鸡零狗碎,且大多为地方官员,并非京官。
现在细想,萧衍之怕是早就猜到,让她留下笔墨,迟早会有人拿此事到朝堂说事。
正如帝王所言,事情闹得越大,知道的人越多,慧明出面,才会让天下人信服,她是天选的皇后。
但她真的好累,无论是权谋,还是算计,这些她看在眼里的东西,身处其中,只有无尽的心累。
桑晚也想问问萧衍之,她在担心帝王肩伤的时候,帝王想的是什么?
——是借此事,将舆论推进,故意给太后留下可乘之机吗?
连环套,却将她自己,也套了进去。
帝王心果真深不可测,每走一步,他都想到了往后的十步。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她问。
小太监浑身一僵,装傻道:“贵人此话何意?”
桑晚绕过他,往桥头走去,声音缥缈,直言道:“回去给太后复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