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屿回忆荀舫的五官,画了两幅比较适合他气质的花样,两幅扇面花样。其余三幅,乃是妇人小娘子的衣衫样式。
两日后,温沣将花样送到了荀大学士府门房。回到绣庄,忐忑不安地等待荀舫的反应。
第95章
等待的日子格外煎熬,漫长。直等到十二月快来临,始终不见荀氏的回音。
不过,温家上下除去温屹,其他人倒平静,如常过日子。
毕竟荀氏也没来找麻烦,就当是损失一点颜料笔墨银子罢了。
温屿却没放弃,沈氏不让她出门,她就裹成球一样,天天来店堂陪温沣看店。
大雍的民风开放,除去达官贵人之家,平民百姓为了讨生活,妇人娘子出来干活赚钱的比比皆是。
客人到绣庄见到温屿,并不感到惊讶,反而还挺高兴,多买一张绣帕,一只荷包离开。
这些都多靠温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特别真诚,能说到对方心坎上的本事。
起初温沣很是反对,有前面花样的教训在,生怕她莽撞再惹出祸事。
等到十多天过去,柜台越来越空,温沣一盘账,发现就这十多天卖出去的绣品,已经比上月还要多,净赚了近六两银子!
绣庄自打到了温沣手上,从没在一个月赚过这般多的钱,何况只半个月不到的功夫!
温沣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与沈氏嘀嘀咕咕商议之后,没再反对温屿,干脆将招呼客人的事情全部交给了她。
一段时日做下来,温屿基本已经摸清楚了绣坊的底。
优势:投入低,货物周转率快,坏账少,客源稳定。
弱势:投入低,货物缺乏竞争力,客流小,营收低,抗风险能力为零。
换句话说,就是小家庭手工作坊,做些便宜的货物卖给周围的老客户,撑死也就赚那几个钱。
绣品并非是快消货,货物周转率快,多靠大雍的布料不结实,染料不牢固,下过一次水就会褪色变旧。
京城贵人遍地走,温氏绣庄毫无根基。抗风险能力为零,就是一没本金现金流,二没背景。
温屿肯定不会大张旗鼓扩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也没本钱做大。
但是,绣庄必须革新,首先要改掉做账方式。
温沣与沈氏的人力成本,绣庄店堂的修杂项开支,必须算在成本中去。绣庄铺子列为固定资产,逐年分摊折旧。
其实按照大雍的情况而言,做铺子资产管理,折旧等,主要是拿来提醒温沣,以及敲打温屹。
温屹手上没钱,天天在家甩脸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