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一千七百年后,人们还是会讨论怎样才能让诸葛亮北伐成功光复汉室。”
后世,小破站上,870万弹幕为丞相送别,5.4亿次播放。
丞相一生未曾从蜀川到长安,成都到西安的高铁只需要三个小时,票价是263元,只因为蜀汉灭亡于263年。
也许这就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沈三通的发言结束,会议主持人道:“下面是交流提问时间。”
“请问沈导,历史中,赤壁之战的主角是曹魏和东吴,蜀汉发挥的只是辅助作用。你打算按照演义来拍吗?”
第一个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但你分析了我们历史制度源头,强调最大的特点是真实。你又如此推崇蜀汉,会不顾史实放大蜀汉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吗?”
第115章 历史是最好的大制作题材
赤壁大战中最精彩的人是周瑜和曹操。
主角是曹魏和东吴。
那个时候准确的说是东汉和孙吴。
曹操名义上是东汉丞相,孙吴还未封王,也未立国。
周瑜战前对曹军弱点的分析非常精准。
周瑜水战经验丰富,指挥起来自信满满,战斗中能随机应变,整场战斗酣畅淋漓,表现出他杰出的军事天赋。
真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战成名,千古传美!
曹操,本来以军事才华见长。
自从起兵讨伐董卓开始,他败少胜多,渐渐地料敌如神、百战百胜,直到北攻乌桓、南征荆州,军事指挥达到颠峰水平。
结果却突然在赤壁吃了个大瘪。
在自己最自信的领域,最成功的时候,吃了最大的亏,这是难以忍受的大起大落。
曹操后来提到赤壁大战,总是不服气地说:“军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沈三通回答那位记者的问题:“我认为从电影角度来说正好,蜀汉弱但是有历史高光加成,曹魏强却在天下大一统的关键一战中落败,东吴位于其中,三者形成了一个均势。”
“而赤壁之战正是导致三个割据势力成型,三国起始点。从电影呈现角度来说,三者角力,戏剧上足够有冲击力。”
沈三通早有考虑,而且赤壁是上下两部。
第一部是赤壁之战的铺垫,他觉得要聚焦于蜀汉团队。
因为赤壁之战的导火索就是刘表死亡,给了曹操一统南北的机会,而刘备团队就在荆州。
只是沈三通不会把话说死,剧情细节,要等组建编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