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撂下话:“走着瞧好了,第六代导演水平很差,他们形而下没弄好,就往形而上走。”
“基础的技术没掌握好,就要去探讨所谓的艺术。老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错过了青年时期,以后想补回来都没办法。”
“以后新一代导演多起来,大家就会明白,文艺片一样可以‘好看’。这段你给我保留。”
“行吧。”
姜薇心想:你不怕人家找你麻烦,不怕预测错了,我更不怕。
她把话题拉回来:“你很在乎观众,你的电影更能吸引普通观众进入影院。”
“但我认为你和港岛导演不一样,你的电影不功利,你个人也不是特别在意金钱,你完全可以自己拍自己喜欢的?”
沈三通不是很明白她的问题:“我拍的就是我喜欢的。”
姜薇:“但你换个题材。”
沈三通:“我都喜欢,包括之前的想法,我用在了《迷失小镇》上,只是这部不上院线,试验数字电影。本来想弄得喜剧一点,后来剪辑的时候偏向于悬疑。这部戏应该会在《生快》下映后登陆电影频道,免费送给大家。”
“我觉得大家看完这部戏,应该就会明白我说的,文艺片,作者电影也可以很好看。”
姜薇注意到一个问题:“你对院线电影和非院线电影,有不同标准?”
闻言,沈三通一脸大为震撼的表情:“你怎么能问出这样的话,不是不同标准,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院线电影是需要观众掏钱的。”
姜薇可不想给沈三通留下很不专业的印象,赶紧道:“我知道你提到过,赚观众的钱至少要尊重观众,和道德无关,是基本的职业追求。你对院线电影有很深研究,能谈一谈你对电影市场的认识吗?”
沈三通也觉得有必要给国内同行上一课:“我说一个常识,电影观众的状态,我认为可以看做经济学家说中的理性经济人。观众是买电影票入场的,真有一张电影票。我编过一个笑话。”
姜薇:“什么笑话?”
沈三通:“问一个明星粉丝,你愿意捐一个亿给这个明星吗?那个人回答,我愿意。你愿意捐一千万吗?依然是愿意。愿意捐一百万吗?还是愿意。愿意为他的电影买一张电影票吗?不愿意,因为真有买电影票的钱。”
姜薇忍不住笑道:“你说的很形象。”
沈三通:“卖版权的电影和院线电影根本上不同。”
“版权电影只要服务于某个电影节几十年不换的艺术总监,或者某个政治体的需要,每年给艺术院线拨款,只要服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