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采访所说的,前三十年的历史,对于国人来说,比千年前的历史还要遥远。
他想要把这段历史展现出来,想要让观众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
太阳,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一系列,都有着这方面的表现。
对于买票进场的观众来说,也就是让子弹飞好点。
其他的都太糟糕。
玩玩键政,玩玩解读,免费看看,还行。
真花一张电影票钱,去看这玩意,观众是要骂娘的。
依旧是那句话,谁思考这类问题在电影院啊。
电影放映到了尾声。
姜文老婆周韵扮演的疯妈,站在火车上,抱着孩子对太阳喊:“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来的,他一笑,天就亮了。”
于冬已经看了几遍,其实也没看懂。
但姜文的电影,牛逼就完了。
于冬兴奋问沈三通:“怎么样?”
姜文抬了抬下巴看向沈三通,想知道他看没看懂。
沈三通道:“问电影还是票房?”
于冬:“票房。”
姜文:“电影。”
沈三通笑了笑:“先说票房吧。”
“票房取决于两点,第一个宣发,第二个获奖。”
“得到威尼斯电影节大奖,应该能得多个五六百万的票房。”
“不过我觉得获奖很难,几乎不可能。”
姜文不高兴吐出两个字:“胡扯!”
第61章 国际电影节和艺术无关
姜文才想起沈三通只是很年轻的导演,连三大都没去过。
姜文一副你小子什么都不懂的表情:“你知道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主席是谁吗?”
沈三通道:“张艺谋。”
今年五月份,张艺谋受邀成为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主席的消息就出来了。
姜文:“……你知道是张艺谋,还说我很难获奖?《红高粱》算起,我们小二十年的交情!小子!”
沈三通只能感慨,姜文根本毫无所觉:“你觉得张艺谋喜欢你吗,你觉得威尼斯你的最大对手是谁?”
于冬却无心获奖问题。
脸色阴沉不定。
作为发行商,他只要票房。
沈三通的说法,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一个国际大奖才五六百万的票房,这部戏能破亿吗?
换了别人于冬会笑这个人根本不懂电影,但沈三通能不懂吗?
姜文有些急了,要和沈三通掰扯清楚:“我和张艺谋是老相识,我们都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