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
他只是没往这些方面想。
沿着沈三通的方向稍微思考,其实这才正常。
国际电影节有官方层面的拨款,放映文艺片的艺术院线也是不断亏损,需要拨款。
好莱坞是美国的电影节,喜欢李安不是正常的吗?
但是他又觉得有些不正常。
姜文来了一句:“那我们呢?”
于冬心神猛地一震,反应过来哪里不对了,和姜文问出同一个问题道:“我们呢?”
“沈导的分析我觉得挺对,美国人喜欢李安很正常,西方统治集团挑选出他们利益的代表也很正常。”
“可为什么国内也喜欢李安啊,不断鼓吹三大电影节呢?”
“说来不怕沈导笑话,我从事这一行很久了,之前我没想过从这个视角去看问题。”
“我相信不只是我,姜文也没有。”
姜文点头:“我也混了很长时间国际电影节,国外算了。国内记者没见过把艺术总监扒出来的。”
沈三通直白道:“没有我们的人,花钱养的作家,文艺工作者,媒体。几乎都外向。”
“艺术总监这种明摆着,一个位置坐二十多年,没人质疑。”
“一提到国际电影节,不论是欧洲三大还是奥斯卡,都是客观,是艺术的殿堂。”
“都不是遮掩,而是坏的吹成好的。障眼法的操作,和外部一样。”
“所以,事实就是这样,对外面的报道,挑好的说,都外向。”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沈三通真不是要搞举世皆敌,事实如此。
已经不是没有战斗力的问题。
而是枪口调转,专打自己人。
于冬更关心《太阳照常升起》,心已经开始凉了:“《太阳》就没有一点法子获奖?”
哪怕沈三通把国际电影节的面目戳穿,但现实摆在那。
拿下威尼斯电影节,国内这帮外向媒体会热烈报道,能省很多宣传费。
沈三通道:“《色·戒》太‘强’了。原著本身就是无敌。”
“先看张爱玲,43年至45年魔都沦陷时期,与汉奸为伍,参加了不少亲日文化活动,甚至与汉奸胡兰成结婚。”
“作为汉奸,对我们是扣分项,但是相对所谓国际,是加分项。”
“《色·戒》创作背景一个是抗战,我们赢了,日本输了。另一个是半岛,美国输了,我们在半岛又赢了。”
“张爱玲其实已经崩溃了,能赢日本,能赢美国?说明她选错了,事实把她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