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有关于美国的一切,犹如身处饭圈,不能说哥哥不好。
如果没有沈三通,也就和前世一样,就算有人觉得有问题,在这种范围下也不会开口。
但有沈三通啊!
而且庞大的路人群体,觉得很怪!
卡梅隆《阿凡达》上映之前,沈三通做3d电影,各种冷嘲热讽。
等到《阿凡达》上映,3d成了高科技。
一些媒体和人给卡梅隆一个3d导演之父,让沈三通平白矮一头。
这种做法,路人觉得不妥,但中国人向来比较朴素讲究实际。
当年,卡梅隆大船席卷全球,沈三通还是小孩,矮一头也没当回事。
时代如此,对外国是有“滤镜”的。
到了《创梦》,又来了一次。
同样的梦境题材。
沈三通《盗梦》脑洞上依托于梦境,但是主题远比诺兰的《创梦》宏大。
就像《流浪地球》,和太空歌剧科幻片的差距。
《盗梦》上映,大量嘲讽沈三通尝试新技术是奇技淫巧,梦境创意,属于故弄玄虚。
事实上,沈三通《盗梦》有imax和3d版本,制作上也比《创梦》要好很多。
等到诺兰《创梦》上映,同样的梦境,就是勇于创新。
哲学、数学、物理、几何、空间……
帮忙找理由解释设定。
不谈抄袭,光是这种先后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内外差异也太大了。
这一刻最大的路人群体,开始理解沈三通说的话:他来讲故事,总会有人来质疑设定,就像刘谦表演魔术,老是想着解密。
而到了外国导演,对诺兰,没人去追着抄袭打,没人质疑电影是不是过于商业化,起手就是诺兰做到了完美的商业和艺术上的平衡,讨论小李子多帅,脑洞多大,是不是回到了现实世界……
对外国导演的作品,是在一个基础上,一个更高基础上,去讨论,而不是拆台子。
更不会讨论“票房重要,还是艺术重要”“好票房是否代表好电影?”“有什么意义?”……
这类问题看不到。
更多人理解了,为何沈三通一直讲“叙事”。
强势叙事能让人下意识接受,弱势叙事要面对很多质疑。
让人觉得更荒谬的是,如果这种双标发生在国外,说的通,别人的地盘。
但在国内,赤裸双标国产导演,怎么回事?
沈三通的影迷已经冲了。
火气大的,直接开喷。
“真不知道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