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两并往里去,皆作书生打扮,十分稀奇地张望。
古代上学本来就难,能在国子监读书,要么是世家大族的优秀子弟,要么就是已有功名在身,能得到官员举荐的人中之龙。
所以江清淮放眼看去,最年轻的书生似乎也已经弱冠,再大些的甚至都有白了胡子的。
再看自己身边这两个小布丁。
江清淮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代的皇子身边需要伴读了。
姜少瑜和姜少云兄弟两个,上下学能陪着作伴,要是人家只一个的,天天和一群跟自己爹妈年龄一样的人凑在一起,只怕怎么郁闷呢。
江清淮顺着人流往里走,打算先去跟国子监祭酒通通气。
苏有道和小福子以往也没来过国子监,都是人生地不熟的,江清淮又不许通传,只能一边走,一边寻人打听。
加上江清淮还崴了脚,这一路走来,可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但到底是大秦最高等的学府,虽然三三两两,时不时有人看过来,但多是一些善意的目光,更有个年轻人自告奋勇,得知他们要去寻祭酒,主动帮忙带路。
江清淮看那年轻人仪表堂堂,心下立刻多了几分好感:“劳烦这位公子,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傅羡之简单作揖:“我姓傅,名羡之,叫我羡之便好。”
“那就麻烦羡之了。”江清淮又看向两小孩,“羡之哥哥给我们带路,要说什么?”
姜少瑜耳朵有点红:“谢谢。”
姜少云也记得,说的很大声:“谢谢羡之哥哥。”
“真乖。”江清淮笑着夸他们。
傅羡之脸上带了些许笑意,心里却忍不住开始嘀咕,三位小公子都生得如此标志,还结伴来国子监,也不知道是哪位大人家里的,竟有如此实力。
他正想着,迎面却撞来一个熟人,远远向他招手:“傅羡之!你可见到文瑾兄了?祭酒大人寻他呢。”
那人匆匆忙忙过来,看见傅羡之身后的江清淮等人,不由诧异:“你这是?”
“我们也是来寻祭酒大人的。”江清淮解释。
那人便挠了挠头,给他们让路:“那我去找找文瑾兄,你们先过去。”
“我刚见他,在杏林那边呢。”傅羡之帮忙指了路,又给江清淮介绍道,“我们国子监占地千顷,其中诸多美景,这杏林便是其中一处。小公子若是感兴趣,一会大可以去看看。”
江清淮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这脚伤不太方便,送了他们,我就得回去了。”
傅羡之有些可惜:“小公子不来国子监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