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云乐解释说:“窑洞都这样,冷不丁就不知道踩谁家去了。”
郑奕惊哦了一声,对他竟然听得懂这边的方言有些惊讶,但想到这人甚至有过自己一个人来拍的打算,应该是对这边很熟悉。
也没多想,他跟着祝云乐又穿过几户人家的家门。古朴粗拙的院门前,不少人家依旧贴着年节时的对联,但新桃已经被风沙磋磨成旧符,流露出与古村如出一辙的岁月厚重感。
日头高挂,亮得晃眼,脚下黄沙地流泻出无形的灼人热流,像个烦人的活物,一个劲地在脚踝处磨蹭。郑奕惊的仙女棒半途转到了祝云乐手上,他没忍住多看了两眼,总觉得这玩意儿和祝云乐的气质莫名和谐。
两个人走进山阴处,夏日的热潮被头顶山峰的尖角阻隔,环境亮度反差太大,眼前一暗,倒是二胡声越发明晰。
慢慢适应了阴面浅淡的光线,一条碎石块铺就的狭长小道上显现在他们眼前。小道半悬空,另一端是近60°的山壁,上面趴着一簇一簇黄绿色的蕨类植物。周遭没有多余的行人,萧瑟的二胡声在山谷震荡回环,那里坐着一个拉二胡的大爷。
“你找他?”郑奕惊问。
“不知道,”祝云乐望着前方,“随便看看吧,我也不记得了。”
他们没再向前走,两手撑在粗粝锈面的护栏上,隔着五十来米距离静静瞧着。
大爷拉的这首曲子隐约有些耳熟,调子听起来像是这边的地方民歌,祝云乐想着,如果可以录下来,那这部专题片的部分配乐应该好解决,可偏偏他现在带的,能录音的东西就只有个手机……
这首曲子拉了三四分钟,郑奕惊跟着走过去,靠近他才发觉有哪里不对,大爷微眯着眼,并不聚焦,一对眼珠诡异地往里翻,看起来有些吓人,还有助行的拐杖搭在他左脚旁。
他是一个盲人。
稍前一点的位置放着一个坑坑洼洼的铁盆,里面躺着零散的几块纸币和一小摊钢镚,数额不大,但数量不少,应该是外面那群学生路过,摸尽了身上的口袋、书包夹层凑出来的。
祝云乐面上却不带惊讶,似乎早有预料,或者说他就是专程来找这位大爷的。
郑奕惊看他蹲**,从兜里掏出张一百放进了铁盆里。可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他仍杵在原地,没有要离开的打算。
大爷一早便注意到有人过来,开始只以为是普通游客,便自顾自把二胡搭在腿边休息,听到他放钱的动静才一偏头,左手习惯性往盆里摸索,手指轻轻一捻,脸色忽然变了。
他听声的能力绝佳,手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