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莫月在心里敲上了木鱼。
还以为是那个大伯娘偏心,故意给自己这边弄这些清汤寡水,让系统探查了几次,发现只有量上的区别,吃的一模一样。
系统还说,整个灶房也只有糙米跟薯头,但中间莫大去卖过一次钱氏的药材,拿回来的时候交到老太太手中有上百文呢,还炒了一次猪肉,不过也只有那天,大房几个人跟着老太太吃了点油腥,其他的时候跟自己家的一样。
这莫家一家人到底是些什么奇葩,按理说赋税并不高,家里田地也有,十天半个月还有药材银子进账,日子怎么能过得这么紧巴。
莫月几母子的竹屋靠着最外边,挨着不远一户姓张的人家,主要营生是打猎。昨天又下了一场大雪,那一家人在家炖了大骨,香味飘过来竹屋,馋得莫月口水直流。
晚饭的时候莫月喝着手中的稀粥,拉着钱氏说想跟她进山的事情。
一听她要准备跟自己进山,钱氏第一反应是不行,马上想要开口拒绝。
又想起来这几天她连家里的杂活儿都能做,有些犹豫起来。
终于还是狠了心答应下来,现在入冬没什么农活做,明天自己跟周婆子上山采些药。
留几个孩子在家也只有被大房那欺负的份,不如带着去周婆子家。
大女儿已经十五岁,再过个年头就得找人嫁了,这些年因为她身子不好,常拦着她不出门,也不会做什么事情。
这次身体倒好利索了,没想到又失忆。
带着她出去走走也好,周婆子家的孙女跟她一般大,说不定能聊上几句话。
周婆子面恶心善,比莫家人不知道好上多少,大女儿也是她救回来的,多接触也是好的。
这事儿就决定了下来。
……
第二天天还没亮一家人都往周婆子家去。
莫家家里没养猪,就几只鸡鸭在家里,没农活的时候不做早饭,倒也省得再打招呼。
天寒露重,破棉衣不算单薄但也冷得不行,周家的位置挨着山脚,不在大尹村的地界内。
路上莫月随口问了钱氏那位周姐姐的姓名,得到单名一个谨字。
周谨,周到谨慎。
说是今年快满十八岁,按当地风俗早就该有人上门提亲,周婆子性情古怪,这几年传出来不少风言风语。
最多的属两祖孙过来,连个男丁都没有,肯定是被克没的,还有宅子邪门,路过她们家就头疼之类。
钱氏小声说着可惜道:
“好好的一个孩子,婚事就这样耽误下来。”
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