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味单方我是开过几次的。”赵大夫道:“三个月前还开过一个,是我一个表兄的孙子,也就两岁大的样子,盗汗厉害。我当时开了这药他还觉得不信,不过到底没多问,按我说的方子连续用一周就痊愈了。这个孩子的病没那孩子厉害,所以用药一两次肯定就能好的。”
原来是临床诊断的结果。
“倒也不是,在《古今医鉴》中就有这道方子:五倍子末,津调味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赵大夫道:“此方治疗各种汗证,不论盗汗,自汗,亦或手脚心出汗,尤其是小儿服药困难,用此方更为方便。”
“赵大夫果然是博学有经验。”艾香还真没有想到看到这一个方子。
活到老学到老,古人诚不欺我也!
艾香来巡查倒不是为了查帐,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医书而来的。
每到一个铺子就会翻看处方留存联,对一些有病情独特的处方进行讨论辩证。
每每艾香都会受益匪浅。
“多谢赵大夫不吝赐教。”经过一番的辩证讨论后艾香站了起来真心道谢。
“东家客气了。”赵家的人从来是低调的,但是赵家的人一般都不服人。
但是,艾香例外,赵大夫觉得她身份高却没有摆架子,平易近人的就像邻家妹妹,啊呸,他想得真是太天真了,东家就是东家。
这样的东家,他服气!
第八百四十七章应用自如
艾香在巡视铺子之中,发现白氏药坊请的大夫们真正是做到了专家级别的。
这些大夫大多是祖传本事。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艾香知道在现代,祖传的本事却越来越少。
无他,主是吃不了清苦啊。
祖辈是干某一行营生的,年轻的后代就觉得清苦了,干腻了,不愿意再继续。
艾香就感慨不已,别的且不说,农村里的泥瓦木石匠就渐渐的消失了。
记得上辈子自己家装修,爷爷看着木匠用电钻枪在那儿做家俱一万个看不起。
“你去看看我屋里的那张床,可有一个铁钉?”爷爷不屑的说道:“现在的是什么木匠,钉子木匠?”
爷爷那张床是奶奶的陪嫁,据说奶奶当家是地主家的小姐,陪嫁相当的丰厚。
但是,留下来的最后只有爷爷睡的那张床了。
那是一张老式古床,雕花中月洞踏拔步四柱实木架子床, 榫卯工艺。
这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