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那样说,总是去找英语老师谈心的还不是她宋冬青。
叶泽仪想到这里不自觉地笑了一下,她在门口喊了一声报告,同学们的目光马上在她身上停留了——看起来没有好好集中注意力听课。
英语老师点头示意她回座位去。
她在桌子间的过道行走,坐在她和宋冬青前排的是两个男生,其中一个用那种故意地声音说,“牛什么呢~”
叶泽仪在他旁边停了下来,盯着他。
男生好像没料到,因为叶泽仪通常对他们这样的针对视而不见,他有点紧张抓了抓手里的笔。
这场简单的对峙没吃持续多久,叶泽仪把他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翻了个白眼就走开了。
宋冬青感觉到那个男生松了口气,她用那种故意的声音发笑,用脚猛蹬了一下男生的椅子,他没回头。
“猪精找你做什么?”叶泽仪一坐下,宋冬青就凑过来问。
“就竞赛的事,听说今年换了辅导老师。”
“哈——”英语老师已经讲到下一题了,宋冬青转着笔,“是女老师吗?”
“男的。”
“诶?班主任说的?”
“大概率是男的,如果是女老师的话,猪精肯定会特地强调性别的。”叶泽仪一边看着黑板做笔记,一边说。
就像“女司机”和“司机”不是包含关系一样,“女老师”也不会被“老师”包含。
按照语文的基本逻辑来说,“女司机”是包含在“司机”这个名词中的,“女老师”是包含在“老师”这个名词中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说它们不是包含关系?
拿“司机”举例的话,一则新闻“女司机因失误撞伤路人”和另一则新闻“司机因失误撞伤路人”,它们仅仅一字之差,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来说,为了避免煽动性和歧视性,“司机失误撞伤了路人”才应该是规范的新闻标题。
但实际上,在现实里,“女司机失误”几乎不会被写成“司机失误”,只有“男司机失误”才会被写成“司机失误”,你几乎可以默认“司机失误”里的司机是男人。
它们当然不存在包含关系了。
在默认司机是男人的“司机失误”下,很少会看到有人说:“哦,男的啊”,大多数是正常的抱怨和批评:“这司机太不小心了”;但在特地强调了司机是女人的新闻下,评论就会是:“女人啊,怪不得了”。
到底在“怪不得”什么呢——叶泽仪去查了男女司机肇事比例的相关报道:全国驾驶员男女比例7∶3,出交通事故的男女比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