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会在第六期的后半部分,突然知道袁依媚当时提分手的真实原因。
第六期上的病例报告考核结束后,下半部分迎来了新的考核——急诊科考核。
所有医学生会在这个阶段,到急诊科值班完成工作。
实际上,在医院的工作中,不光是实习与规培的轮转中需要到急诊科报道,进入了分科病房后,每年也会有一定时间会在急诊科值班。
尤其是与急诊相关的科室,在职称晋升之前,必须满足在急诊科轮转的时长要求,否则无法晋升。
目前,只有儿科,产科,皮肤科与理疗科因为不与急诊科强挂钩,暂时没有这种需求。
但在一些开设了小儿急诊的医院,其实儿科也会有相应的要求。
所以,这次的考核也是让医学生们提前适应医院生活的一环,同时,也是对医学生们综合诊断能力的一次考核。
急诊,一个救命的地方,具体而言,每个医院的急诊科在用药上都会有各自不同的风格。
节目里,虽然都是到急诊科参加这次考核,袁依媚却依然没有和其他几位医学生一起。
王蕊并没能得到这个去急诊科的机会,严主任综合考量了她的临床能力与抗压能力,判断她无法适应急诊科的工作,建议她不要参加这个阶段的考核任务。
对此前一直顺风顺水的王蕊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医学生们一起去报道的时候,也有人好奇袁依媚怎么没有来,是不是和王蕊一样不参加这次考核。
急诊的带教主任卢晓瞥了提问的人一眼:“她可以独立值班,不用跟你们一起。”
然后,节目里这才放出了袁依媚得到要来急诊科的消息以后,提前找到了带教的卢骁主任,询问本院的急诊用药与急诊救治条例。
片段里,放出了一点袁依媚和卢主任的交流。
观察室里,大部分人都晕了,只能用求知若渴的眼神看向陶勇主任,等待着他的解答。
陶勇医生有点想擦汗,里面提到的药品太多了,有的细微的区别就算解释,外行人也很难听懂。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急诊能做的检查,这也没法儿跟人具体的解释,做这些检查是为了排除哪些病症。
毕竟,医学是一门入门门槛极高的学科,这点从医学生每年如高三一般的学习强度,与厚得像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