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微波或者超声波之类的手段,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
不管是血管性治疗还是非血管性的治疗,它的针对性都比较强,是指针对患处,而且也没有特别大的伤口。
所以相对来说,不管是治疗后的并发症,还是说对患者本身的伤害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小的,那么预后也会更好一些。
而且做这种手术相对来说,即使在手术结束之后,需要一定的放化疗手段来阻止潜在的癌细胞病灶继续生长,患者因为恢复期更短,也是可以更早的进入放化疗的过程,那么对愈后还是更有帮助的。
当然介入手术并不是没有缺点,它需要非常明确的影像学结果。
但癌症这种东西只能说懂的都懂。
检查的时候发现的是一个大肿瘤,开完刀之后切掉了这个大肿瘤之后,发现下面居然还密密麻麻地长着十几个小肿瘤,这也是经常出现的事情。
还有什么影像学检查的时候,只发现了一个转移病灶,但是打开之后术野里发现了好多个转移病灶,这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所以只能说,没有哪一种术式是完美的,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也正因为没有哪一种姿势是完美的,所以医生才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争取以更好的对患者伤害更小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对于医生来说,既要求锻炼好自己的手术能力,还要求他们进行相应的科研,这是非常高的要求。
甚至因为需要投入的精力远远超过于正常的工作,可能是没日没夜的连轴转加班。这种要求很可能是不人道的。
但从医学的发展而言,科研和临床确实没有办法完全脱离,只往一个方面进行发展。
在腹腔镜手术普及之前,阑尾炎手术,大家最经常使用的就是开腹手术的方式
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可能做过的阑尾炎手术数量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但即使他们通过这些大量的手术,数量将他们的技术锻炼得再快,手术切口做的再小,在腹腔镜手术面前,也是没有办法和他们比手术切口大小的。
因为腹腔镜基本上只需要在肚子上打两个洞就可以了,甚至有一些特殊的手术方式是可以从肛门之类的地方直接进,当天做手术,当天就能出院。
那对传统的阑尾炎手术术式而言就是一种降维打击了。
因为不管你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