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运晨没有一刻这么清晰地感知到,这事好像暂时糊弄不过去了。
对袁依媚的印象,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好。
袁依媚的来去匆匆并不是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生的事情,她似乎是从高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并且精准地朝着目标前进。
在一起之后,何运晨才有机会问她,为什么想要做医生。
这种想要和大部分人儿时梦想口中的长大以后想要()毫不相关。
比如,绝大部分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到当科学家的人并不知道,即使一部一部读到博士,做了博后,有了一点小成果,顺利入职了高校,可以继续做研究,工作内容和“科学家”三个字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关系不大。
绝大部分人,只能被称之为科研工作者,而非科学家。
又比如,高中时大家往往会基于自己某一科成绩相对较高,认为自己适合这个科目,大学填报专业时自信满满地填报了相关专业,然后被课程折磨得痛不欲生。
高中时或许大家都会听说过“大学有棵树,叫高树,上面挂满了人”
但,数学专业,是没有所谓“高等数学”这门课的。
在大一,就会有高等代数,数学分析之类的课程小小上强度。
在之后,更有抽象代数,常微分方程等课程小试牛刀,也有江湖传言,实变函数学十遍,泛函分析心泛寒。
在众人皆是盲人摸象一般对未来从无概念的高中时期,一个对未来目标无比清晰并且严谨地规划着道路的袁依媚,像个异类。
从入学开始,班级里所有同学都知道袁依媚的特殊。
哦,不能说从入学开始,应该是从更早的时候开始,知道自己要升入这所高中的同学,私下里互相就有交流。
听说了吗?学校今年重金引入了一个竞赛生。
这不会是哪个领导的孩子分数没到所以找的由头吧,我们县就这么大的地方,各大初中的尖子生谁没听说过谁啊。真有这能搞竞赛的大佬,能从来没听说过,直到快高中了才冒出来?
开玩笑吧,我们是县城高中……竞赛生这种是我们能搞的吗?
浙江,知名竞赛大省,内部竞争难度毋庸置疑,每年的五大学科竞赛,金牌榜数一数二,能和北京上海互相竞争,甚至时有胜利。
在这样的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