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嬛稳住心态,不紧不慢道:“娘娘赏罚分明自是应该,只是采月和小施一直服侍着眉姐姐,若此时罚了他们去慎刑司,姐姐身边一时没了得力的人,反而于姐姐养病无利。”
华妃嗤笑一声:“他们连沈贵人的周全都照顾不得,还留在身边做什么?”说罢冷冷道,“何况千鲤池离翊坤宫不足百步,在本宫宫禁发生这样的事情,本宫怎么能轻饶过去。”
听得此话,甄嬛心里反而有了计较:“嫔妾担心的正是这个。娘娘明明赏罚分明,但不清楚的人还以为因为事情出在翊坤宫附近,于娘娘威严有碍,娘娘才如此恼怒,并非只是为了沈贵人溺水。奴才事小,伤害了娘娘名誉事大。还望娘娘三思。”
华妃眼中精光一闪,微微咬一咬牙沉思。
皇帝一直默不作声,在心中盘算着该扶持谁来制衡华妃。此时听得甄嬛的一番话,他心头微动,也有了想法。
他缓缓开口道:“莞贵人的话也有道理。”他将目光投向跪伏在地的采月与小施,指尖轻轻拨弄着手中的十八子念珠,动作看似随意,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威压。片刻后,他语调平静道:“不如等沈贵人醒来后再做定夺。届时……再打发他们去慎刑司也不迟。”
他此刻选择站在甄嬛这边,并非是因甄嬛言之有理。沈眉庄溺水一事究竟为何,他并不放在心上,否则方才态度也不会如此冷淡。真正的原因,是他方才思索许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谁能制衡华妃?他心里有了主意。
甄嬛刚刚的表现,让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既然武将对付不了武将,那么他不妨采用迂回战术,用舆论压制对方,用文官来对付武将。
而宫里的这个“文官”自然就是甄嬛。与其去扶持一个不甚聪明,且还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华妃的沈眉庄,不如扶持一个头脑足够聪明,心思也机变的甄嬛。再者甄远道的官职不高,且又是文官,也接触不到兵权,扶持甄嬛还不用太过担心她会成为第二个华妃,倒是一举多得之事。
既然皇帝发话了,华妃也只得见好就收。
见华妃虽不再多言,可脸上仍有忿意。甄嬛转念一想,华妃不是要除掉她们的人吗?那么,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施其身。她侧头看向皇帝,轻轻道:“臣妾还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皇帝既然有心想要让甄嬛来做这个制衡华妃的棋子,自是也想看看甄嬛还能给他什么惊喜,于是道:“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