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狐部落的城墙建设进展神速。
在金钱豹“苦力”和本族工匠的努力下,高大厚实的石砌城墙已初具规模,部落入口处更是竖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带有赤狐图腾雕刻的巨大木石结构城门,远远望去,颇具威仪,让过往的兽人无不侧目。
然而,迈过那气派的大门,部落内部的景象却显得有些“表里不一”。
除了几条主干道已经用新烧制的水泥铺就,变得平整坚固外,大部分区域仍保持着相对原始的风貌。
族人们的住所大多还是传统的石头屋或木屋,低矮而朴素,与崭新的城墙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前,只有部落的核心建筑——祭司沈雨桥居住的小院和巫医的居所,得到了彻底的翻新。
这两处房屋已经用上了红砖和水泥,屋顶铺着整齐的瓦片,窗明几净,在一片石木结构中显得格外醒目。
沈雨桥甚至在自己的小院里弄了个简易的“自来水”系统,利用竹管从高处引水,和一个小小的、用水泥抹平的“实验田”。
这种“差别待遇”并非族人们不积极,而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确实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兽人念旧,习惯了祖辈传下来的石屋木屋,觉得冬暖夏凉,对祭司鼓捣的“砖房”持观望甚至抵触态度,说什么也不肯拆掉老屋。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部落目前正处于“百业待兴”的起飞阶段,人手和资源确实紧张。
开垦新田、培育新作物、烧制砖瓦水泥、打造工具、训练战士、与外族贸易……每一样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在这种时候,大规模翻新所有民居,显然不是最优先的事项。
不过,为祭司和巫医修建新居,在所有族人看来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头等大事。
这两位是部落的灵魂人物,他们的安康与舒适直接关系到整个部落的福祉。
因此,当沈雨桥提出想改善居住条件时,根本不存在“人手不够”的说法,族人们一呼百应,很快就把两座崭新的砖房给建了起来。
这也就造成了眼下这种“毛坯的生活,精装的门面”的有趣局面。
然而,在规划中的“护城河”项目上,赤狐部落遇到了真正的难题。
护城河需要挖掘一条又宽又深的壕沟,并引入活水,工程量巨大。
而赤狐部落的兽人以狐狸为主,刨坑打洞本就不是他们的强项。
虽然依附的土拨鼠部落和鼠族们挖洞是一把好手,但他们数量太少,指望他们来完成环绕整个部落的护城河工程,不知道要挖到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