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
不过这是皇子读书的规矩,太子胤礽不同皇子们一道读书的,不过胤礽受到更加严格的教育,胤礽6岁时,康熙帝就特地在紫禁城东部的后宫禁地(乾清门东门,景运门外)建造毓庆宫,供他学习和生活。畅春园内的无逸斋,也是建来专供皇太子读书的。
无逸,出自《尚书》,“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晓小人之依”,反映的是周公劝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而荒废政事的言辞。畅春园内的无逸斋,匾额为康熙帝御书,取“无逸”之义鞭策清代帝王园居而不忘政务,时时刻刻以勤政为宗旨,同时告诫子弟珍惜时间,勿事嬉游。
胤礽在13岁之前的学习,是康熙帝亲自教导的。康熙帝从培养储君的角度,对皇太子胤礽督责甚严。他曾说:“自古帝王,莫不以豫教储贰为国家根本,朕恐皇太子不深通学问,即未能明达治体,是以孳孳在念,面命耳提,自幼时勤加教督,训以礼节,不使一日暇逸,曾未暂离左右。”为此,康熙帝在宫中亲自为皇太子讲授四书五经,还要求胤礽必须逐日将所授内容背诵复讲,以收精熟贯通之效。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诸臣上奏康熙帝,太子的《四书》、《书经》已经全部读完,并且深通义旨,所以康熙帝命礼部、詹事府详细查阅一下历代的典籍,选择一个吉日举行皇太子的出阁典礼。四月二十八日,各部议定在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日,举行皇太子的出阁讲书典礼,康熙帝制订诸王大臣于皇太子前行两跪六叩的大礼。同年闰四月二十四日,举行皇太子出阁读书典礼,皇太子胤礽率满汉大学士、九卿、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在保和殿前向康熙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太子讲官尹泰、汤斌、徐潮等为胤礽讲解。五月二十九日,康熙帝下谕大学士在汉人大臣中选择学问优长的人来辅导太子。六月初六,康熙帝选择达哈塔、汤斌、耿介三人作为皇太子的讲师。初七日,康熙帝于畅春园与众臣探讨辅佐皇太子的事宜;初九,胤礽开始在畅春园无逸斋读书。
说白了,就是其余皇子们上小班精讲课,太子是多对一精品辅导。
弘皙的兄长长寿身体不好,不能适应高强度的读书,因此康熙就免了他去上书房读书,而是同太子胤礽一道为其挑选了先生,让先生毓庆宫教导长寿读书。
到了弘皙时,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