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缕黑气消散,石窟内竟隐隐透出一种雨后初晴般的清新感。
任务完成,一家四口悄然离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唯有那片山脉地底深处被彻底净化的空洞,昭示着一股为祸多年的暗势力已然烟消云散。
返回北京红府后,生活重归平静。
消灭汪家之事,如同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涟漪过后,再无痕迹。
无人知晓那夜深山之中发生了什么,只有光莹能感受到,天道降下的一丝纯净功德之力,悄无声息地融入她与两个孩子体内,滋养着他们的仙根,也让二月红的半仙之体更为稳固。
数日后,解九爷带着一个眉清目秀、眼神灵动的小少年来到红府。
“二爷,夫人,这是我家那不成器的孙子,解雨臣。”
解九爷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这孩子从小对戏曲痴迷,颇有几分天赋。我老了,教不了他什么,斗胆请二爷看在往日情分上,收他为徒,授他些真本事,免得他走了歪路。”
二月红看向解雨臣,那孩子虽然有些拘谨,但眼神清澈坚定,面对他时并无惧色,反而有种天生的舞台感。他又看向光莹,光莹微微颔首,眼中带着鼓励。
二月红心中一动,沉寂多年的梨园情怀似乎被唤醒。
他沉吟片刻,对解雨臣道:“学戏辛苦,规矩也大,你可吃得了苦?”
解雨臣立刻跪下,恭敬道:“弟子不怕苦!只求师父传授艺业!”
看着少年眼中的炽热,二月红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他最终点头应允:“起来吧。既入我门,当守规矩,勤学苦练,勿堕了红家的名声。”
“谢师父!”解雨臣欣喜叩首。
自此,解雨臣便常来红府学艺。
二月红将一身技艺倾囊相授,严格之余,也不乏关爱。
红府的庭院里,再次响起了久违的吊嗓子和锣鼓点声,为这座静谧的院落增添了几分生机。
光莹有时也会在一旁静静聆听,看着丈夫认真教学的样子,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
桃夭和桃安对这位新来的“师兄”也很感兴趣,偶尔会跑来好奇地观看。
解雨臣知道师父师娘一家非同寻常,对这两个粉雕玉琢、灵气逼人的孩子也十分喜爱。
时光荏苒,外面的世界依旧在飞速变化,但红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