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的一切,如同被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推动着,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韩轩辞去了在济南的工作,来到了江城。他与安旎办理了结婚登记,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有彼此眼中坚定的光和一份沉甸甸的、共同的责任。
随后,他们以夫妻身份,正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收养周斯越的申请。由于情况特殊(孩子残疾、无依无靠),加上安旎检察官的身份和韩轩的稳定支持,申请在经历了必要的审查和评估后,获得了批准。
当崭新的户口本拿到手,上面清晰地印着“父:韩轩”、“母:安旎”、“子:周斯越”时,安旎和韩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百感交集。
而最让他们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的,是周斯越的反应。当安旎指着户口本上的字,一遍遍耐心地告诉他“这是爸爸,韩轩爸爸”,“这是妈妈,安旎妈妈”,以及“这是斯越,我们的孩子”时,周斯越看着他们,那双常常显得有些疏离的眼睛里,竟然清晰地映出了温暖的光彩。
他抬起头,看看韩轩,又看看安旎,嘴唇翕动了几下,然后,用清晰而带着一丝依赖的声音,同时叫出了:
“爸爸,妈妈。”
这一声呼唤,不再带有之前的试探和固执,而是充满了全然的信任和归属感带来的幸福。这一声,如同最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安旎心中因蛇发梦魇和前世纠葛带来的所有阴霾,也覆盖了韩轩最初所有的犹豫和不安定感。他们相视一笑,眼中都闪烁着泪光,心中充满了为人父母的、崭新的感动与责任。
也正是在这尘埃落定、内心充满平静温暖的时刻,安旎的脑海中,如同被一道灵光击中,猛地想起了前世郭洪江检察长曾对她提起过的,关于他那个命运多舛的表弟——刘晓晨的故事。
那个孩子,为了向自己证明绝不会走上像父亲那样犯罪的道路,不仅改随母姓,更是彻底与过去切割:读高中,上大学,都在莱芜或济南,甚至再也不说普通话或他父亲家乡的江苏南通话,只说莱芜话,将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与身为江苏南通人的父亲毫无瓜葛的、地地道道的莱芜人。
就和这一世,安旎自己一样。
她这一世,血缘上绝大部分属于莱芜(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