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在三维扫描仪中缓缓旋转,激光束精确地捕捉着每一处起伏与凹陷。苏眠站在电脑屏幕前,手指飞快地调整着参数,将法医人类学的标准数据与颅骨的实际形态进行拟合。软组织厚度被一点点添加,一个模糊的面部轮廓逐渐在屏幕上显现。
沈翊站在她身侧,目光紧盯着屏幕上演化的图像,手中的炭笔无意识地在速写本上轻轻点着。
“鼻骨较高,鼻梁挺直。眼眶形状偏圆,眉弓弧度柔和。”苏眠冷静地叙述着,像是在构建一个精密模型,“下颌骨内收,下巴偏尖。结合之前判断的年龄和体型,初步面貌特征如此。”
屏幕上,一张年轻、甚至可以说得上清秀的女性面孔逐渐清晰。她闭着眼睛,表情平静,但沈翊的目光却无法从她那光洁的额头和头顶移开——在三维模型上,那些细密的划痕区域被特意标注出来,像一片无形的阴云,笼罩着这张看似安宁的脸。
“一个……饱受困扰的年轻女性。”沈翊轻声道,他将速写本上刚刚根据苏眠描述勾勒出的肖像举到屏幕旁对比。画纸上的人物,除了具备屏幕模型的特征外,他更刻意在眼神中注入了一种深藏的焦虑与隐忍,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信息已经录入失踪人口数据库进行初步比对。”苏眠操作着系统,同时,她的助手送来了对编织袋、塑料布和尼龙绳的进一步检验报告。
“苏主任,编织袋内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发现了几根极细微的动物毛发,初步判断是猫毛。另外,塑料布折叠的内层,检测到微量的、某种特定的植物精油成分,气味识别系统初步匹配为……缬草,通常用于助眠或缓解焦虑。”
猫毛?缬草精油?
沈翊和苏眠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思索。
“经济尚可,注重形象,可能饲养宠物,同时使用助眠精油……这与她可能存在的焦虑、强迫行为指向一致。”沈翊快速分析着,“一个在城市生活,有一定生活品质,但内心备受煎熬的年轻人。”
这时,电脑发出“嘀”一声提示音。
“数据库有一个初步匹配结果。”苏眠看向屏幕,“林薇,25岁,自由插画师,独居,报案失踪时间为三周前。其室友称,林薇近期情绪极其不稳定,有严重的失眠和焦虑症状,曾多次去看心理医生,并且……确实养了一只猫。体貌特征与我们复原的模型相似度达到78%。”
“插画师……”沈翊喃喃道,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