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案报告的电子提示音,在沉湖男尸案画上句号后,终于带来了一段真正意义上的宁静。北江分局像一台高速运转后缓缓停歇的精密机器,每个齿轮都得以暂时卸下重负。连走廊里惯常的急促脚步声,都变得舒缓了许多。
沈翊画室里,那幅名为《破晓》的油画已然完成。不再是荒原,而是被晨曦笼罩的、波光粼粼的湖面——仿佛是对刚刚结束的那个被湖水与雨水浸透的案子,一种无声的告别与净化。他正用刮刀清理调色板上干涸的颜料碎屑,动作缓慢,带着一种久违的闲适。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节奏熟悉。
“请进。”
苏眠推门进来,手里没有拿文件夹,而是端着两杯冒着热气的咖啡。她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卡其色长裤,少了白大褂的凛冽,多了几分书卷气的柔和。
“食堂咖啡机刚修好,”她将其中一杯放在沈翊手边,动作自然,“尝尝,据说换了新豆子。”
沈翊有些意外地挑眉,放下刮刀,接过咖啡。浓郁的香气驱散了松节油和颜料的味道。“看来,连机器都知道该休息了。”
苏眠在他对面的旧沙发上坐下,捧着属于自己的那杯,轻轻吹散热气。“数据分析显示,连续高强度的刑事案件侦办后,适当的心理缓冲期能有效降低职业倦怠感的发生概率。”
沈翊忍不住轻笑出声,抿了一口咖啡,味道确实比之前的速溶货色醇厚许多。“苏法医连休息时间,都要用数据来论证其必要性吗?”
“客观规律而已。”苏眠垂下眼帘,看着杯中深褐色的液体,语气没什么起伏,但紧绷的肩线明显松弛着。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画室里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带,灰尘在光柱中悠然起舞。两人一时无话,只是静静地喝着咖啡,享受着这难得的、没有案件催逼的静谧时光。画架上那幅明亮的湖面,与窗外真实的阳光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近乎奢侈的平和。
“那幅画,”苏眠的目光落在《破晓》上,忽然开口,“比之前那些素描,看着……舒服很多。”
这已是她能给出的、极高的感性评价。
沈翊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眼神温和:“可能是因为,画的时候,心里没那么沉了。”
苏眠转回头,看向他,清澈的眼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通透。她沉默了几秒,像是在思考什么,然后才说:“心理负担的减轻,有助于艺术创作中正面情绪的投射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