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思想的支持群体,在公开场合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当然,一些人只是盲目跟风,他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这种政治运动,也不适合扩大化,否则我们就真变成了德国还有苏联这种极权国家。”
早期苏联确实是纯粹的民主国度,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也不可避免的走向威权主义,就像现在,约瑟夫事实上成为了苏联的红色沙皇,即便这不是他的本意,却也避免不了这种趋势的发展。
苏联工党在制度设计上其实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这种理想化政治制度,苏联民众完全做不到匹配,这牵扯到人性,素养等等诸多问题。
至于完全理想化的政治制度,只有真正实现过的国家才能体会到,而早期苏联就具备这种雏形,因为当时苏联工党还没有变质。
德国对比苏联,那完全是毫无遮掩的实行暴政,明目张胆的压迫国内非德意志民族,还有异见分子。
当然,不管苏联还是德国,都是现在东非要严防死守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父子两人没有继续讨论。
弗里德里希把话题拉回正轨后,接着说道:“现在,德国拿到了奥匈帝国几乎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而这套体系的潜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过去奥匈帝国并不重视海军的发展。”
“而德国可能会发生一些转变,在他们手中,奥匈帝国的造船工业,可能会发生质变,德国拥有很充足的资金,人才,还有技术储备,消化和提升原奥匈帝国的造船工业。”
“当然,如果德国大力发展海军的话,肯定不止苏联人紧张,毕竟现在苏联海军根本不值得德国海军全力出手。”
在以前,沙俄海军是欧洲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即便日俄战争以后,沙俄海军的家底也还算可观。
随着沙俄政权的更迭,原本沙俄海军的家底受到了重创,主要在于人员流失,管理不善,战略转变等原因。
现在,苏联海军的战略思想是小规模战争理论,也就是完全只在苏联近海活动,毫不客气的说,就是奥匈帝国海军的实力都比苏联海军要强大。
如果,德国在战略上把苏联放在优先级,完全不需要在海军上有过多投入,而如果德国接下来大力发展海军,那他首先要对付的敌人,就值得推敲了。
反正东非看热闹不嫌事大,德国海军再如何发展,也很难对东非形成威胁,德国的军舰想跑到东非海域,就必须通过红海通道,亦或者绕路西非。
红海通道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一点,因为其太过狭窄,且关节比较多,就拿苏伊士运河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