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然,在过去的五年间,苏联的工业化进度惊人,可因为苏联工业底子薄弱的原因,现在苏联依旧无法和东非还有美国对比。
而东非在经济上的第一参照物,自然还是美国,美国在二十年代,在经济上发展丝毫不比东非逊色多少,一直紧咬着东非不放。
但是,在东非七五期间,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美国经济就被打回了原型,再一次被东非拉开。
“截止到193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到达百分之四十九点七,接近百分之五十,和欧美主要经济强国间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基本持平。”
在城镇化发展上,除了英国这个基本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以外,欧美其他国家,也只是略微领先东非。
包括德国,美国和法国,他们的城镇化率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原本德国的城镇化已经接近百分之七十,但是随着德国吞并奥匈帝国,又让德国的城镇化数据被拉低。
同时,东非城镇化率达到接近百分之五十,这也意味着东非的城镇人口总量接近一亿。
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毕竟在1935年,全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都没有几个。
“帝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数量增加到十七座,稳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蒙巴萨市人口超过二百四十万,达累斯萨拉姆城市人口也超过两百万。”
蒙巴萨市和达累斯萨拉姆依旧在人口上对东非其他城市保持优势,并且都已经超过两百万。
而在1935年,人口超过两百万的城市,全世界也就才十几座。
在拥有人口超过两百万城市的国家之中,只有东非,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分别拥有两座人口超过两百万的城市,东非是蒙巴萨和达累斯萨拉姆,美国则是纽约和芝加哥,日本是东京和大阪。
实际上美国和日本的四座城市城市人口中,最低的大阪也接近两百万,其次是芝加哥超过三百万,东京人口更是在六百万以上,纽约接近七百万,所以,东非的两座城市完全不能和美国,日本人口最多的两座城市对比。
好在,东非在百万人口城市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达到了惊人的十七座,再过几年就能妥妥的超过二十座,毕竟现在东非的城镇化率才接近百分之五十,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而且,东非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如此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东非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平衡,除了东西海岸两个前世经济增长极以外,东非中部和南部的发展也并不逊色多少。
近些年,随着东非南方经济的松绑,该区域已经成为东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