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医药,一个几乎要被港岛民众遗忘的医药企业,就这么静静地伫立在港岛九龙的旧工业区里。
这座由大陆医药世家传人余东来,于本世纪初到港岛来以后所创立的企业,曾以“仁泽众生”为理念,将大陆的诸多中药药方,在港岛发扬光大,曾经炮制过享誉南洋的安宫牛黄丸和白凤丸等等。
余氏家族的爱国风骨同样也是刻入骨髓的,在抗日时就冒险以港岛为大本营,维持着内地药材的供应通道,尤其是在战后更是倾力资助香港大学与国内的医学教育事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康生这两个字,就曾是港岛中药界的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然而在时代的风浪无情拍打下,七十年代的港岛,可以说是被西药一下潮水般的涌入,把传统中药给冲击得一塌糊涂。
再加上,年轻一代对老祖宗的药罐子几乎都是敬而远之,康生医药的辉煌也开始渐渐蒙尘。
更致命的是随着中药材的凋零,药效的不稳定,以及市场对重要的不认可。余东来看到康生医药越来越显疲态,为求存续,他也就不得不痛下决心,开始转型西药。
但是,这条路布满荆棘。祖辈积累的资金如同流水般注入西药研究室和仿制药生产。
投入是巨大的,产出却像是吝啬鬼的金库,只挤出了几款感冒药和外伤药,效果平平甚至不如原版,成本反而居高不下。
曾经市值最高已经攀上五千万港币的康生医药,股价却在这些不利消息之下,如同失事飞机般直线下坠,沦为港岛股市有名的“垃圾股”,市值缩水至不足一千万港币。
就连余东来的大儿子余兴中,在港大镀金后又沾染了资本市场的浮躁,也彻底对自家的公司失去了信心。当林火旺如同救世主般开始在市场上大举收购康生股票,将股价短暂提振至近两千万时,余兴中毫不犹豫地抛售了自己持有的20%股份。
这无疑为林火旺的收购计划扫清了道路。市场上零散的筹码几乎被他一卷而空。最终,除了创始人余东来仍死死攥着那象征着最后尊严与不甘的25%股份外,小林天望,这位不到二十岁却已搅动香江风云的少年巨富,豪掷逾千万,握有了康生医药整整60%的股权,成为绝对控股的第一大股东。
然后,接下来林火旺的选择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他虽然说拿走了董事会主席的职位,坐稳了第一大股东的实控地位。
但是,林火旺却依旧把公司日常运营的总舵手位置总经理一职,留给了原来的创始股东余东来。
所以说,整个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