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原县东北)、西平昌(今山东临邑县德平镇)、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东)、乐陵和蓼城(今山东利津县西南、黄河故道入海口南岸)。
已被战火毁坏或因天灾废弛的鬲县(今山东德州市南)位于平原城北面,般县(今山东临邑县北)位于青冀界河般水南岸,这两座县城均处于冀州渤海郡之南,不但是幽冀二州南下青州的两道大门,而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只需好好经营两年,就能成为巨大的粮仓和面向幽冀二州乃至大草原的贸易集散地,刘存和他的心腹文武无论如何都不会舍弃。
之前没有急于收回以上两县的原因,是因为幽冀之间的数十万人大战尚未分出胜负,唯恐巨额投入之后再遭祸害。
如今张举叛军已尽数北撤。韩馥和公孙瓒的大军奋起追击收复失地,这时候刘存必须抢先一步,收回本就属于自己的北面几个县,派驻军队和各级官员行使权力,然后再慢慢收容难民恢复生机,彻底将平原全郡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中。
前任平原太守裴潜在张纯、张举叛乱前期已晋升尚书,接任的太守看到冀州青州打得昏天黑地,平原郡黄河以北各县官员全都辞掉官职蜂拥而逃。还没出洛阳就吓得掉头回家了。
直到现在,朝廷还不知道张举的十余万大军已经北撤,刘存必须抢在朝廷重臣和世家豪强反应过来之前。向朝廷和皇帝刘宏举荐自己的人担任平原太守、群丞和郡都尉这三个最为重要的职务。
讨论到最后,现琅琊国西海县令苍慈苍孝仁获得一致推崇,淮南苍慈不但是名传天下的士林名士,而且是通过正规的考选渠道,一步步踏实稳健地步入大汉官场的俊杰,历来享有较高的清誉。
苍慈深具政治才华。西海县经过他一年多治理,现已成为享誉青徐二州的后起之秀。治下十五万流民通过垦荒种粮和海盐生产,过上了温饱安逸的生活。全县上下无不对勤恳清廉温和如玉的苍慈感恩戴德,皇帝刘宏接到琅琊王刘玺和琅琊国相等人的奏报后,两次当庭赞扬苍慈的人品和才华。
由这样一位天下认可的大才来担任平原太守,不但刘存和心腹文武们放心,皇帝也会放心,那些别有居心的朝中大臣更无话可说,因为到目前为止,说都不知道刘存与苍慈之间的关系。
平原郡都尉最后确定徐盛,这是公孙沛和国渊极力举荐的结果,管宁非常赞成,刘存原想晋升徐盛为别部司马,把徐盛当成琅琊军的领军大将来培养,与将来率领青州军的太史慈一起,成为自己军事上的左膀右臂。
如今看来,刘存只能屈从于众谋士的意见,孤悬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