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州城中,陈绍在政事堂,要挑选一些人来帮他处理内政。
如今地盘大了,事情也多了起来,运作起来多费周折挺麻烦。
陈绍越来越发现自己是有点挺不住了。
他在家中休息了几天,依然是骨软筋麻,就发觉自己好像是走错了方向,事必躬亲,早晚会累垮。
他现在是政治上摸着蔡京过河,军事上摸着童贯过河
别看这两个老兄名声不咋地,其实真的都有可取之处。
蔡京的政策是好的,就是实行起来,先顾党争、再顾贪腐,最后才是民生.再好的政策到了大宋的那老旧腐朽的官僚系统中,也会变质。
童贯对付西夏,采取由章楶发明的堡寨战法,那就更没错了。不过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忍不住了,五年没把西夏耗死,就决定铤而走险。
其实他这五年伐夏,功绩特别亮眼,横山防线被他突破了。
可惜啊,童宣帅毕竟是老了,急于伐辽来获取王爵,最终逼死了刘法,差点前功尽弃。
虽然有大体的方向,但他是个新手,经常应付不过来。
好在定难军地盘虽大,但没有大到一定程度,所以他有试错空间,也有慢慢摸索着改正的机会。
魏礼等人很赞成,像陈绍这个地位,只需要决断即可,哪能亲自去忙活。
偶尔出现,也应该是作秀成分居高,以此来激励人心。
陈绍也不羞于承认自己的这些错误,他本来就很年轻,谁又是天生的王者呢。
所以他大大方方召集官员,要商议出一套班子来,大家互相推荐,然后由陈绍来拍板。
看着手下这些人,陈绍眼神巡视而过,底下的官员神色各异,但是无论是佯装淡定,还是眼神急切,其实都是渴望进步的。
陈绍也很能理解。
他笑了笑,说道:“就由魏礼坐镇我们承宣司,你再自己组建人手,充填承宣司,每日提出建议、起草文件,与我交接。若有大事,我会聚集大家一起讨论,若是小事,我便乾纲独断了。”
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权力本来就是集中在他身上。
如今他把行政权分出来,决断权依然紧握,也是合情合理。
在这种草创初期,还是需要一个绝对权力人物存在的,因为时机一闪即逝,要是什么事都需要讨论,很难拿出个决断来,关键时候会耽误大事。
陈绍不需要擅长打仗或是擅长谋事,只要弄得明白,谁有什么能耐谁靠得住,然后把那些人用到适当的位置上便可。
魏礼看上去十分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