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堆积如山的粮食被源源不断地从庄园中搬运出来。
这些粮食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座小山丘,让人不禁感叹庄园主的富有。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架起了巨大的釜锅,熊熊的火焰舔舐着锅底,仿佛在欢呼着即将到来的盛宴。
随着釜锅中的水开始沸腾,粮食被倒入其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与此同时,军中的文吏们也忙碌起来,他们手持笔墨,迅速记录着所获粮食的数量。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精确的计算和仔细的核对。
经过连续七天的紧张工作,终于得到了一个大致的数字。
据统计,重合县境内的各大庄园共缴获了不下三十万石的粮食!
这个数字如果仅仅是用来支撑中路军,那么这些粮食足以维持三四个月之久。
然而,当考虑到那源源不断的流民时,情况就变得严峻起来。
这些流民如同潮水一般涌来,他们饥饿难耐,急需食物救济。
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三十万石的粮食显得杯水车薪。
恐怕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住,这无疑给中路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不过,他们的任务并非仅仅是养活这些流民,而是要将他们尽快转移至并州。
因此,采取了一种流水线的方式来解决粮食问题。
他们将流民组织起来,形成一条长长的队伍,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
每到一个被中路军攻下的庄园,就会给这些流民发放一定数量的粮食。
这样一来,流民们可以在当地吃一顿饱饭,然后继续向并州前进。
这种流水线式的赈济方式,既节省了粮食,又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同时,也保证了流民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并州,得到更好的安置和救助。
如此一来,这三十万石的粮食除去中路军自身的消耗后,虽然无法完全满足所有流民的需求,但至少能够缓解他们的饥饿,为他们的长途跋涉提供一些必要的能量。
而经过详细的统计和计算,这些剩余的粮食,即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也仅仅能够满足四十万流民在未来两个月的时间里,在重合县四天的口粮需求。
这意味着,在这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这些流民必须尽快离开重合县,前往东光县。
当他们抵达东光县,就将得到东光县的并州军的救济和援助。
需要明确的是,这三十万石的粮食,最多只能保证这些流民在重合县度过四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