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曦在听到新皇是太子的时候,有一种终于尘埃落定了的感觉。
当初她被带回西北不得不嫁人,她自然是不愿意的。
没想过逃跑,可院子都没跑出去就被抓回来了。
后来马尔泰将军看她犟着不松口,更是跪在地上问他难道要眼睁睁着看着一家人去死吗?
若曦才不得不答应。
她也不是多狠心的人,哪能眼睁睁的看着若曦的家人因她丧命呢?
这吃人的封建社会。
丈夫是个武将,人算不得英俊,书也读的不多,还不善言辞,跟京里的几位阿哥更是没得比。
好在他常驻军营,家里呆的时间不长。
家庭也简单,家世也比不上马尔泰家,她丈夫之前的两个同房在得知皇上赐婚的时候,已经打发走了。
婆家也远在盛京,丈夫不在家之后,他无人管束,成婚之后的日子也算自在。
没事的时候,她就出门逛逛。
西北小城不似京城繁华,民风淳朴,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日子过得苦。
不论是种地的汉人,还是城外的普通蒙古人,普通百姓日子苦得没有一点抗风险能力,生个病就家破人亡了。
若曦原来生活在21世纪可谓是最好的年代,来之后又是公侯人家的大小姐,哪里见过这样的日子?
见得多了,不免心生怜悯。
若曦为这些穷苦百姓,设棚施粥延医问药,她用的都是自己的嫁妆,所以她的丈夫也不反对。
反对也无效。
可她的嫁妆再丰厚,又能这样支撑多少年呢?
她一个人的力量又有多少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是要他们自己有生存的能力。
若曦也是有些头脑的,国家台脱贫的纪录片也看过不少,后来就不再一味的施舍,而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带领当地的百姓发家致富。
若曦忙得脚不沾地。
每天和百姓在一起,后来又有了孩子,就更忙了。
一忙起来,就忘了曾经那些如镜花水月般的风花雪月。
京城的那些经历,有时候不经意想到,像在做梦一样。
直到康熙四十七年,若曦才恍然发觉,这一年历史上发生的一废太子事件,竟然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