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而过。
这个彦九公,竟然是阁老。
因为排行老九,就被称呼为彦九公,渐渐,人们都忘记了他的真实名字,都称呼他为彦九公。
彦九公出身农家,家里算不上富裕。
彦九公自小聪明伶俐,渴望读书,但是他并非长房长子,是没有资格读书的。
彦九公就每日里,干完活,去村子里的私塾窗外,听夫子讲课,听学童念书。
自己也拿着竹竿,在泥地上,写字。
有一次,写字被夫子看见了,夫子惊叹彦九公就是读书的料,还指点了彦九公。
甚至,夫子还跑去了彦家,想要说服彦九公的祖父,让彦九公来读书。
然而,没有说动。
彦九公不属于长房,也不是长子,也不是长孙,根本就没有资格读书。
祖父推诿,家里没有银钱,供不起彦九公读书。
夫子也没有办法。
然而,彦九公没有放弃,依旧每天去私塾窗外听夫子讲课,听学童念书。
这样一听,就是三年。
在这三年里,不仅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就是四书五经,彦九公都牢牢记在了心底,倒背如流。
夫子也时不时给些指点,比对学堂的学童都有耐心。
三年后,彦九公已经九岁了。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见到了一个人,因为这件事,这个人,彦九公终于有了读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