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科幻那味了。”
说完,他示意了一下对面正在讨论的工作人员手里的模型,好奇的问:“那是个啥?”
“《流浪地球》里的地球发动机。”郭凡道:“这是我们之前找中科院的专家商讨以后,设想的一种外形构造。不过只是一个初版,后面肯定还会再修改。”
“中科院?”孟白诧异的道。
郭凡点点头:“中影帮我们联系的,科幻要想‘幻’,首先就得‘真’,所以我们需要这些专家大佬帮我们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孟白听着,心中忽的升起些莫名的感动。
以前看好莱坞的科幻大作,宣传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诸如“诺奖教授指导创作”之类的,让人一听就有种高端感。
如今猛地听到“中科院”这个名头,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微妙感觉。
平复下心情,他又看向桌面上摆着的一摞摞资料,上面画的是大多都是些设计图之类的。
如果是不知道的人看到,估计会以为这里是个建筑设计工作室之类的。
“这是我们目前设计的一些道具和场景的概念图。”郭凡介绍道。
孟白瞄了一眼文件的厚度:“大概有多少张?”
“目前是三百多张吧。”
“这么多?”
“这才哪到哪。”郭凡拍着厚厚的一摞资料道:“如果按照前期筹备的工程量来算,这些只有三分之一。如果是按照整个项目算,那估计十分之一都不到。”
三百张概念图还不到十分之一,那总规模就要在三千张以上。
有一说一,九成以上的电影别说概念图,就是剧本体量都未必能有这个规模。
郭凡自己则是摇头苦笑,这么大的规模除了因为项目本身的体量以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几乎完全要从头做起。
人家好莱坞有多年的积累,新项目可以直接复用或者对照前辈们留下来的素材。
但《流浪地球》不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开拓者,根本就没有可供参考的对象。
至于强行去模仿好莱坞,那最终的结果只会得到一部“劣质的”山寨片。
说真的,即使只是眼前的这些成果,已经足以打动孟白了。
不过作为一个编剧出身的影视工作者,他还是习惯性的问了一下剧本的情况。
“剧本啊……”
提到这部分,郭凡的表情隐约变得奇怪起来,不过很快又恢复如常。
“因为目前还在构架阶段,所以只有一个框架概念,还没有具体的剧情安排。”
郭凡拿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