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衣物,站起身来,匆匆往外走去。
当看到来人时,她不禁喜上眉梢,满脸笑容,“小溪妹妹,今日怎会有空过来?铺子里不忙吗?”
虽说她一直在家埋头做针线活,但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个与她交好、不嫌弃她寡妇身份的小媳妇来家中串门。
小溪又开了间花馍铺子的事,就是从她们口中得知的。
“今日不是下雨了嘛!下晌就没去铺子。”言罢,小溪便随着李茵茵走进了院子,“怎不见两个孩子的身影,是不在家吗?”
只听李茵茵轻声应了一句,“这不是我前几日在集市上买了几只鸡苗鸭苗嘛!两个孩子知晓我是打算养着生蛋换钱,雨停之后,便去镇外捉蜗牛了,说是要拿回来喂鸡喂鸭,这样它们也能快快长大。”
提及两个儿子,她的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温和的笑意,如今当家的已不在人世,孩子们便是她活下去的动力。
“长平长安皆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年纪虽小,却如此明理,将来必有所作为,你就等着安享清福吧!”
叶家两兄弟着实比同龄孩子要懂事得多,或许他们也明白父亲已逝,母亲独自一人拉扯他们兄弟俩,维持这个家,实属不易。故而格外懂事且孝顺。
“其实我对他们并无过多奢求,只求他们能平平安安长大,娶妻生子,如此便心满意足了,也算是对得起他们那已逝的父亲。”
李茵茵遥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未来那孙儿绕膝、承欢天伦的美好情景,嘴角的笑意愈发浓烈。
小溪频频点头,“嗯!我和姐姐的想法一样,若是他们喜好读书,我便倾尽所有,助孩子们金榜题名;若是他们无意科举,偏爱经商,那便给予他们一些本钱,让孩子们去做自己喜欢之事,只要他们开心就好。”
前朝规定商贾之家不得参加科举,究其原因,主要是那龙椅上的人,觉得商人浑身散发着铜臭,精于算计,故而其地位甚至不如农户。
好在她们赶上了好朝代,当今圣上推翻了前朝那商人不得参加科举的陈规陋习。
不然,无论儿子如何痴迷读书,学识如何渊博,也都无缘登上朝堂,为百姓谋福。
李茵茵轻轻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要知道,能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我就已经拼尽了全力,读书之事,我想都不敢想。对了,你来得可真巧,最后几件衣裳,我已经做好了,走的时候别忘了带回去。”
小溪点了点头,于她而言,李茵茵做衣裳的速度,已经很快了,毕竟只有她孤身一人,连个帮手都没有,那可是几十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