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红了,嘴里不停地念叨:“好看,真好看……我闺女穿啥都好看……”
苏大海吧嗒吧嗒抽着烟,烟雾缭绕中,他的嘴角咧到了耳根。
苏小军吹了声响亮的口哨:“妹!你这哪是村姑啊,比县里文工团的演员还洋气!”
苏大军也难得地点了点头,憋出两个字:“精神。”
苏晴晴看着镜子里那个陌生的自己,纤细的腰身,白皙的皮肤,配上这条剪裁合体的裙子,确实和以前那个臃肿的胖丫头判若两人。
这三天,苏家小院热闹非凡。
白天,总有婶子大娘借着串门的名义,跑来看刘翠娥做新衣裳,顺便打听一下孙家后续。
王媒婆那天落荒而逃后,孙家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没任何动静。但村里的流言蜚语却长了翅膀,飞得到处都是。
版本从“苏晴晴后台强硬,一句话罢免商业局长”,演变成了“苏晴晴是京城下来体验生活的大人物,连师长都得听她的”。
苏晴晴听了只觉得好笑,也没去解释。
到了晚上,苏大海就会把收音机搬到院子里,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家人,还有闻声而来的左邻右舍,就围着那台小小的收音机,听新闻,听评书,听革命歌曲。
日子平静得像一汪不起波澜的湖水,温馨又安逸。
苏晴晴很享受这种感觉,但她心里清楚,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
那个叫秦放的知青,这几天一次都没出现过。他就像一条潜伏在水草下的毒蛇,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探出头来,咬你一口。
还有周师长那边,也一直没有动静。
苏晴晴知道,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总是格外宁静。
第四天下午,那辆熟悉的军绿色吉普车,再次停在了苏家院门口。
车上跳下来一个年轻的战士,身姿笔挺,正是警卫排的排长陈东。
刘翠娥正在院子里晾晒咸鱼干,看到那辆熟悉的军绿色吉普车,她手上的动作一顿,捏着咸鱼干的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她没回头,声音却已经绷紧了:“晴晴,又有解放军同志找你。”
苏大海也从屋里走了出来,默默地站到了妻子身边,身体微微前倾,将刘翠娥挡在了身后。
“请问,苏晴晴同志在家吗?”陈东站得笔直,声音洪亮,态度却很客气。
“我就是。”苏晴晴从屋里走出来,她今天穿着那件米白色的干部裙,整个人显得格外清爽。
陈东看到苏晴晴,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艳,但很快就恢复了军人的严肃。他“啪”地一下敬了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