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层面并非难题,”方逸华向前半步,声音压得更低,确保每一个字都清晰落入二人耳中。她的语速不急不缓,带着一种精密仪器般的冷静:
“首先是评判权重巧置,【深度问答】环节向来是智慧体现。我们可提前暗示评判团,本届特别注重选手‘应变新颖度’和‘观点深度’。柳茹梦阅历尚浅,应对或许显得稚嫩。若评判多问些冷僻的社会议题或哲学思辨,她锋芒毕露的伶俐口齿可能反成劣势——显得轻浮欠沉稳。其他选手若有观点独到之处,便能在此环节‘合理’反超。”
“其次可以新增环节设槛,为呼应社会关注,决赛临时增加‘公益愿景阐释’环节,计入总分。选手需现场提出具体可行的公益计划并阐述细节。评判标准突出‘务实可操作性’及‘预算规划’。柳茹梦据说是刚从大陆来港,对本地民生痛点未必熟稔。此环节足以让扎根社区、调研充分的选手崭露头角,亦可让柳茹梦因‘方案空泛’而‘意外’失分。”
最后是临场规则微调,泳装环节。按传统,仪态、台风为主。但我们可新增一项临时评分细则:‘步伐韵律与独特韵味’。音乐换成更现代、奔放的曲目。柳茹梦气质偏清冷古代,在现代奔放热情要求下,步伐可能稍显拘谨刻板。若某位选手恰有拉丁舞等功底,步态热情大方奔放……这点微妙的“独特韵味”差异,便可在“极其严格合理”的标准下拉开差距。”
这话语当中提到的每一点都裹着“公平公正”的糖衣,内核却是精准狙击的毒丸。方逸华甚至考虑到了善后:
“赛后,tvb需第一时间高度评价柳茹梦的“惊艳表现”与“轰动效应”,强调新科冠军在新增环节展现的“深度与务实”正是港姐未来精神。媒体焦点自然会转向解读赛果合理性,争议与话题度只会更高,而公众对港姐专业性的关注,将远超谁家少爷为她疯狂。”
邵逸夫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冰凉的触感让他混乱的思绪稍定。方逸华的计划如同庖丁解牛,刀刀落在规则衔接处,将“暗箱操作”包装成“标准优化”。他厌恶这种算计,却又无法否认其惊人的效果潜力——既能规避“内定”骂名,又将港姐推上风口浪尖…前提是不走漏风声。这女人,何时变得如此……厉害?
利孝和已按捺不住兴奋:“妙!简直妙!mona!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去研究我们新规则多有深度,话题能炒到爆!至于说风险……”他看向邵逸夫,热切中带着恳求,“run run,只要操作够干净,我们的声誉只会升不会降!港姐从此升级成国际级话题制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