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观察了一天又一天,不见小蝌蚪的尾巴脱落过程,但是,尾巴确实也不见了。
学生们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没有主观地、简单地否定学生的观察。而是要求他们仔细地观察,做出详细的记录。
于是许多孩子同时进行了观察。结果是他们都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没有发现脱落的痕迹。相反。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缩回去的。
所有的观察,得到了一致结论,他们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支持下,他们把这些观察的结果,寄给了出版教科书的有关单位。
最终,在科学家的参与下,教科书的错误得到了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扬了探索精神,而更值得赞颂的是这位老师,因为他支持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家庭中,父母也应创造一些方法,培养孩子在智力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父母是这样引导他的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辨别是非的:他每天带孩子上学挤公共汽车,每当看到出现一些争论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父母听,究竟他们是为什么引起争论的?究竟谁对谁不对?应该怎么解决?
孩子说完之后,当父母的再做点指导。
天长日久,这个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有此作基础,她很善于给小朋友劝架,因而就成了大家拥护的小班长。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确有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难道孩子就只能当“纨绔子弟”?
在顺境条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亟须探讨的课题。有经验的父母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
有位父母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买一个东西,父母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才满足他的要求,她想这能养成他克制自己的能力。
设置困难,最好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有位父母就想出了个办法,设置了困难,鼓励孩子去解决。
他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