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四年夏天跟随杨振渡海东征倭奴国的将领士卒们。
由於祖克勇的建言,杨振在崇祯十四年的夏天,叫袁进率领金海西路水师营的船队,赶赴辽西以及山海关沿岸,在蓟辽督师府与山海关兵部分司的关照下,将出身蓟辽的军中老兵的家眷,能找到的尽数接到了金海镇分田安置。
祖克勇的老母、弟弟以及其他家眷,就是在这一次的行动中来到金海镇安置的。
如今,祖克勇及其麾下官弁士卒们渡海迁来的家人亲眷,已经在庄河堡以北英那河下游两岸,按照分田令分得到了大片肥沃的土地,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了。
至於跟随杨振一起渡海东征倭奴国的将士们,更不用说,东征倭奴国期间人人都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东征归来之後更是盼着早日再有这样的行动。
除夕之夜,杨振带着几个旅顺口的主要将领与随从,再次来到白玉山大营,与大营将士同吃年夜饭,继续兑现自己与所有将士同甘共苦的誓言,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片一阵阵欢呼“都督威武”之声,军心士气可见一般。
与此相应的是,崇祯十五年的正月初一,金海伯杨振带着金海伯夫人仇碧涵以及自己的长子一起,出城探访了城外白银山下一处老移民屯所,进到了一个赵姓老屯户的家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屯户五十岁上下,夫妇俩有一个长nV和两个儿子。
长nV早已出嫁,如今虽随夫家居住在屯东头。
长子已从军,现在安东城。
次子刚满十八岁,已经报名应募抬枪营,年後就要离家入营作辅兵。
老屯户一家院子不小,有三间坐北朝南的土坯房,居中的一间是灶房,进门就看见左右两个火烧的正旺、锅里冒着热气的大灶台。
灶房左右各开一小门,通向左右两间房。
右边一间是两个儿子的,现在只有小儿子居住,整个房间里,除了一铺土炕之外,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有限的空间内层层叠叠堆满了各种筐筐篓篓。
杨振上前掀开了一个,从里面m0出来一块又乾又y的番薯g,随手递给了抱在怀里的已经一岁半多的儿子。
不到两岁的小孩啥也不懂,不管拿到什麽东西都先往嘴里送。
杨振将那块又乾又y的番薯g放到他胖乎乎的小手里之後,他立刻就往嘴里塞,虽然咬不动,但咬得专心致志,不亦乐乎。
杨振的长子,如今已经有了对外公布的大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这次渡海东征倭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