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百姓便都会拿钱去书肆买本《字典》回家;即便家中没有钱的人,若孩子已经到了可以进入学宫学习的年纪,他们也会勒紧裤腰带挤出来或者干脆到亲朋好友家借几个钱将其买回家。
至于《字海》,一开始也不曾引起有钱人的注意。
就算有人购买这本书也都是冲着封面上的文字是陛下亲笔题写去的,里面的内容根本就没人在意。所有人都只是将其当做质量更好的《字典》而已,并不觉得这本书就值这个价。
一直到有人发现《字海》不但质量比《字典》更好,内容也比《字典》多了好几倍后,这些人才将注意力放在了这本书上。
而这一放,识货的人就撒不开手了。
因为《字海》不但包括了《字典》的所有内容,里面还拓展了许多相关知识,这一本书都能顶上好几本书了。
哪怕不用来查找文字,只是将其当做故事书看都没问题!
而且两千钱一本的书籍,虽然贵,但从书肆买走的时候看着那些百姓羡慕的眼神……
这两本书上市后,没多久就脱销了。
好在负责此事的墨家早有准备,提前印刷了一批书放着,书籍脱销之后很快就通过水泥路送往了全国各地。
《字典》卖得不错,学校自然也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嬴政一开始的想法便是,等《字典》编写出来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开设学校。
天下太平了几年之后,嬴政将秦律与军爵制结合之后的缺点看得格外清楚——
在需要打仗的时候,严苛的秦律与军爵制度的结合就像是一柄所向披靡的利剑,可以扫平外部的一切障碍;但等天下太平后,军爵制有名无实,严苛的秦律却一如往常地在这片大地上横扫一切,这把由秦律与军爵制组合而成的利剑便开始腐朽,成了大秦的拖累。
天下太平这几年,全国各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刑徒的百姓高达几十万。
原本这些刑徒可以通过参军洗刷罪名,但如今无仗可打,这群数量庞大的刑徒就成了秦朝安稳的隐患,甚至仍旧持续不断地在继续增加着数量。
当务之急当然是要改良秦律。
但除了对秦律的修改之外,秦朝还急需一种可以取代军爵制的选拔人才制度。
林阡对此的意见是:“开科举。”
是的,林阡虽然知道高考的好处,但并不认为当前环境适合直接推行。
嬴政在听过科举制的具体流程与考试内容之后,对其相当不以为然:“虽然听起来更公平,也确实比现如今的举荐制更优秀,但你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