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琅琊城最大的门阀势力单氏也同样表示支持皇帝,给钱,给人,给粮食。
史称,南汉。
而长安城中的刘协对此的应对则是下诏书,表明曹操所说的全都是假的,曹操才是那个最大的逆贼,至于那个孩子?当然也是假的啦。
他甚至拿出了先皇的诏书,并且拿出了当年那个孩子死亡的证据——以此来表明曹操是一个虚伪至极的逆贼!
于是,这里的大汉被称作“北汉”。
至此,天下两分,长安城那里,刘协占据了长安城,袁氏、杨氏等诸多门阀世家拥护,而刘备在这个时候则是病好了,再次被任命为丞相、太尉;而琅琊城这边,刘康以及曹操占据了这里的诸多地方,一部分拥护大汉的大贤来到了这里。
至于南边的巴蜀?
啊,不过是区区几个黄巾匪徒罢了,等到大汉争夺出来了正统,随手就能剿灭了。
所以,巴蜀之地,张角得以休养生息。
————————————————————————————
《汉书·大贤良师列传》:“汉末,天下崩乱,群雄并起。先是时黄巾祸起,角兄弟煽惑万民,寇掠州郡,汉室倾颓。及是时,曹贼谋逆,余党星散,而角竟携残部遁入巴蜀,据险自固,号 “大贤师”,政令自出,巴蜀遂成割据之势。”
《汉书·曹操列传》:“曹操,沛国谯人也,素有雄志,乃伪诏潜迎先皇遗孤,是为幼贼。操挟幼主东走,辗转至琅琊,据城而守。未几,操表幼贼即位,复国号汉,改元建安,都琅琊,史称南汉。操自为大将军,总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山东诸州多附之。”
《汉书·孝昭烈皇帝本纪》
孝昭烈皇帝,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然少有大志,尝与乡中小儿戏于桑下,曰:“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叔父刘子敬闻之,戒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年十五,母使游学,遂师事水镜先生。
时曹操亦从水镜学,与帝同窗,相善。操性谲诈,帝素察其异,然以同学故,未显露。
及学成归,值汉室衰微。
后入京都,辅佐孝威皇帝。威帝崩,少帝即位,帝仍居朝,尽忠辅弼。
俄而,灵帝刘协立,朝政混乱,权臣擅命。帝尽心辅佐,披荆棘,平叛乱,渐使朝局稍安。灵帝倚重之,常谓左右曰:“刘玄德,吾之股肱也。”
灵帝在位二十五年,无子嗣。临终,召帝于榻前,执其手曰:“朕崩之后,天下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