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霍英东合作的印尼航线计划开始悄然筹备。第一批混编船队的三艘货轮正在进行检修和补给,龙五从新组建的安保队伍中挑选了十名精干队员,将以船员身份随行,负责安全和情报收集。
新界工业邨的土地平整工作基本完成,设计师拿出了初步的规划蓝图,利铭泽看过之后表示满意,只等资金进一步到位便可开始基建。
电子厂的产能扩张进展顺利,新收购的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利润稳步提升。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风暴总是在看似平静时降临。
这天早上,张建军刚到办公室,就看到陈威廉和蛇仔明脸色难看地等在那里,桌上摊着几份小报。
“老板,你看这个。”陈威廉将一份《香江快闻》推到他面前。
头版头条用醒目的标题写着:《北资神秘大亨快速崛起,背后是否另有隐情?》文章没有直接点名,但通篇用“某位近期在股灾中暴富、大肆收购地产和工厂的年轻北地富商”作为指代,暗示其资金来历不明,可能与内地官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商业扩张的速度“快得不同寻常”,并意味深长地提及“某些势力”正利用商业渠道“渗透香江,窃取经济成果”。
另一份《工商论坛》则更加露骨,直接点了张建军的名字和建邦实业,质疑他当初偷渡来港的合法性,编造其在内地就有“不良记录”,甚至影射他利用不正当手段打压竞争对手、勾结本地社团。
文章写得极尽煽动之能事,充满了捕风捉影的暗示和恶毒的揣测。
“还有这几家电台,早间新闻也用了类似的论调。”蛇仔明补充道,语气愤懑,“一夜之间,好像全香江都在议论老板你!”
张建军面无表情地翻看着报纸,眼神越来越冷。
他知道,这是台岛方面和其豢养的笔杆子开始发力了。这种舆论攻势极其毒辣,它不需要确凿证据,只需要种下怀疑的种子,就能慢慢腐蚀他的声誉和人际关系。
“利生、霍生那边有什么反应。”张建军放下报纸问。
“利生秘书刚才来电,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压一下舆论。霍生那边暂时没有消息。”陈威廉回答。
“告诉利生秘书,谢谢他的好意,暂时还能应付。”张建军冷静地道,“威廉,你以公司名义,立刻起草一份严正声明,驳斥所有不实报道,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联系我们的律师,给这几家报馆和电台发律师信。”
“效果可能不大…”陈威廉犹豫道。
“我知道。但态度要有。”张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