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搅黄你的融资!
就在香港这边剑拔弩张之时,甲一从印尼传来了好消息。凭借陈老的名头和让利的合作方式,他成功组织了一批紧俏的橡胶和木材,并以略低于市场价但现款现货的方式迅速脱手,回笼了一笔可观的资金。同时,一家马来亚的华资银行对张建军的贸易流水和香港抵押物表示出兴趣,愿意提供一笔额度有限的短期贷款。
虽然无法完全填补缺口,但极大地缓解了燃眉之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资金压力稍缓,张建军立刻飞往新加坡面见郭广荣,详细说明了香港的情况和威尔逊的举动。
郭广荣听完,沉吟良久:“威尔逊这是坏了规矩。商业竞争各凭本事,动用政治关系掐断资金,吃相太难看了。”
他最终决定,以郭氏企业的名义,向张建军提供一笔抵押贷款,以昌荣置业的部分股权和印尼的贸易合同作为抵押。
“这笔钱不多,但应该能帮你撑过最难的阶段。剩下的,要看你自己了。”郭广荣道。
“多谢郭生雪中送炭!”张建军郑重道谢。这笔钱,意义重大。
带着郭广荣的资金和南洋的利润,张建军重返香港。虽然危机尚未完全解除,但他已经看到了破局的曙光。
威尔逊的融资计划被环保风险传闻干扰,进展不顺。汇丰等银行的压力依旧存在,但港府方面对“歧视华商”的投诉似乎有所反应,态度不再那么强硬。
张建军知道,反击的时候到了。
他召集所有高管,宣布了一项极其大胆的决定:暂停昌荣项目部分非核心工程,集中所有能动用的资金,联合几家关系密切的华商,在二级市场上发起对九龙仓股票的又一次秘密吸纳!
“老板,这太冒险了!威尔逊那边正缺钱,我们这时候吸筹,万一…”
“没有万一。”张建军目光扫过众人,斩钉截铁,“他越是想卖,我们就越要买。这不是为了控股,是为了增加筹码,让他疼,让他乱,让他知道掐断我资金链的代价!”
釜底抽薪?那就看看,谁的釜更厚,谁的薪更多!
一场更加凶险的资本博弈,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