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端起茶盏,吹开浮沫,浅抿了一口,只觉满口清香。
他放下茶盏,沉声吩咐道:“去,将户曹的徐参军、仓曹的张参军,还有兵曹的华参军,都给本官叫来。”
“喏。”
朱政和躬身应命,快步退下。
不多时,户曹参军徐二两、仓曹参军张彦、兵曹参军华瑞三人便联袂而至,在堂下躬身行礼:“下官见过刺史!”
这三人,都是当时脱颖而出的寒门干吏,对他忠心耿耿,能力也极为出众。
刘靖的目光首先落在仓曹参军张彦身上。
张彦为人老成持重,做事一丝不苟。
“张参军,郡中粮仓储备如何?”
张彦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朗声回道:“回禀刺史,自大人推行‘均田令’、严打屯粮劣绅以来,我歙州官仓日渐充盈。”
“截至昨日,郡城及各县官仓,共计存粮二十七万石。另有草料、麦麸等十余万石。足以支应全郡军民一年之用,尚有富余。”
这个数字,让刘靖满意地点了点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充足的粮食,是他敢于发动战争的最大底气。
他当即下令:“张彦,你即刻从仓中调拨十万石粮草以及三万石草料,分作军粮与民食两类,做好标记。”
随即,他的目光转向一旁的徐二两。
“徐二两,你配合张彦,以‘疏通河道、兴修官道’为由,在郡城及左近各县,公开征召民夫。”
“记住,工钱要给足,伙食要管够。务必将这批粮草分批次,昼夜不停,悄悄运往婺源县的指定地点囤积,不得有误,更不可泄露真实意图。”
既然已经通过内线得知危全讽即将动兵,他自然要早做准备。
婺源县位于歙州西境,与饶州接壤,是绝佳的出兵前线基地。
届时,只要钟匡时的求援信一到,他囤积在婺源的兵马粮草,便能立即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那危全讽一个措手不及。
“下官遵命!”
徐二两与张彦对视一眼,心中虽有惊涛骇浪,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们很清楚,刺史大人如此大规模地调动粮草,必有深意。
这恐怕是要有大动作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不多问一句。
待二人领命离去后,刘靖又看向最后一位,兵曹参军华瑞。
“华参军,我让你督造的讲武堂,修建得如何了?”
华瑞躬身答道:“回禀刺史,讲武堂工程进展顺利。主体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