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着技术科的几名骨干,将科室里堆积如山的图纸资料归类整理,又把桌椅设备擦拭得一尘不染。
待到科室里窗明几净,已是华灯初上。
他嘱咐了下属们几句明日注意事项,便独自推着自行车走出了厂门。
刘光奇回到家时,比平时晚了一些。
周雨婷接过他的公文包,敏锐地察觉到他眉宇间的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夹杂着些许疲惫,却又似乎有种被强行压下去的亢奋。
“厂里有什么事?听说晚上紧急大扫除?”
周雨婷一边摆碗筷一边问道。
老周厂长虽然退休,但在厂里还有些老关系,消息灵通得很,晚饭前就听说了厂里的动静,只是具体缘由还不清楚。
刘光奇洗了手,坐到餐桌旁,深吸了一口家里熟悉的饭菜香气,才缓缓开口:“嗯,明天有重要的考察团要来。”
“考察团?什么考察团能让老李这么兴师动众,全厂加班打扫卫生?”
老周厂长放下手里的报纸,扶了扶老花镜,目光锐利地看向女婿。
他太了解机械厂了,不是重要任务,绝不会这样。
刘光奇顿了顿,声音平静,却扔下了一颗炸弹:
“是海外华侨投资考察团。上级通知的,很重要,关系到可能的外汇投资。”
“海外投资?”周雨婷惊讶地捂住了嘴。
老周厂长的背脊也不自觉地挺直了,眼中闪过精光。
连埋头吃饭的刘振民都好奇地抬起了头。
“是啊,”刘光奇拿起筷子,却没什么胃口:
“厂长很重视,要求各车间科室全力配合。明天我还得负责技术方面的介绍和答疑。”
老周厂长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这是大事!天大的好事!要是真能引来外资,引进点新设备、新技术,厂子就能盘活了!”
“光奇,这可是你表现的好机会!技术上的事情,你最熟悉,一定要讲清楚,既要说成绩,也要实事求是地讲困难,让投资方看到我们的潜力和需求!”
老厂长瞬间进入了状态,开始分析指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运筹帷幄的时候。
刘光奇默默听着,点头称是。
岳父的话句句在理,和他自己想的,以及李厂长的交代不谋而合。
但他心里却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
“海外华侨”、“投资”……这些词汇像小锤子一样敲击着他的心。
半年前那则新闻带来的震撼和后续的煎熬,再次浮上心头。
他极力克制着自己不去做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