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强烈对比,隐含通过身体净化实现道德升华的男性凝视逻辑。
《金陵十三钗》通过唯美镜头,慢动作、光影对比部分消解了民族创伤的残酷性,甚至被转化为戏剧冲突的背景板。
侵略者的形象也扁平化,未触及军国主义的结构性罪恶,暴行更多服务于情节煽情而非历史反思。
以英雄叙事,神父的救赎、妓女的牺牲,迎合国际市场的审美,用人性普世价值淡化历史特殊性。
女性身体的视觉奇观,如旗袍、沐浴镜头与暴力场景的戏剧化处理,将历史苦难消费成商业电影。
戏剧化冲突和视觉奇观,取代历史纵深。
最终将南京大屠杀简化为一场道德煽情的人性秀,削弱了对侵略本质的批判力度,历史表达只在浅表。
张艺谋能力越强,造成的影响也越发恶劣,解构更厉害。
这套恰恰是好莱坞的叙事模版,将反抗、苦难解构,化为资本叙事的资粮,甚至成为对方包容性、合法性的一部分。
水落石出,一个也不能跑。
沈三通现在做的,是要让电影行业大步往前走,推动行业回到应该有的位置,不求多进步,但也要和实业水平接近。
至于说在这个过程中,被碾到的人或者公司,那也就被碾到了。
富豪榜可以五年十年的一换,行业更迭可以五年十年的一换,这些“真老虎”,有产业加持的,上面有线条的,都能新陈代谢。
电影圈凭什么不可以?
沈三通还真要碰一碰这些“老虎”了!
第33章 后殖民主义
12月底。
“靠北啊,阴魂不散!”
在美国跑影评人协会,跑奥斯卡奖的李安,得到20世纪福克斯和华谊兄弟传来的中国消息,经过团队分析,少见的低声骂了一句。
“倒沈”事件只能说表面成功,李安自己形象受损。
靠着西方叙事以及湾岛影响力加持,也只能勉强保住了人设。
名声没臭,但是也毁誉参半。
《少年派》上映让他声誉有所回升,这部戏同期竞争的没有强片。
和双十一档期喜剧片《失恋33天3》错开了十天时间,接近两周,直接压制《王的盛宴》,首周破1亿,一亿多人民币,次周跌幅逆势上涨,拿下1.3亿人民币。
李安人设不再完美,再加三通娱乐崛起,视效大片多了起来。《少年派》成绩勉强和前世差不多,并没有吃到中国市场扩大的红利。
因为中国观众看电影喜欢看优点,《少年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