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三天,专家们对每一份配方、每一次热处理参数都进行了反复验证。
第四天清晨,带队的专家组组长终于抬起头。
拿起一个破旧的本子,对着刘建国道,
“这位刘厂长,麻烦带我们参观一下实验室,如果有成品的话,请提供一下。”
“好的。”
刘建国没有多说,前两天李怀德可是说了,这几人来历可不简单,轧钢厂这边必须全力配合,不得有半点疏漏。
如果做的好,原本轧钢厂的扩张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刘建国立即带领专家组前往实验室,取出最新轧制的马氏体时效钢样品。专家仔细查验后,脸上首次露出赞许神色。
看着实验室里面精密的设备,三位专家不由的露出了好奇之色。
要知道这些设备只有一些重点研究所才会具备,轧钢厂不过区区副厅级厂子,研究色彩比较弱,怎么会拥有这些设备,确实令人意外。
有疑惑,这些专家就开始询问。
刘建国坦然回应,这些设备都是以前冶金局附属研究所淘汰的损坏设备,被他拉回来之后修缮好的。
专家组组长点了点头,未再追问。他对于刘建国口中的研究所略知一二,看向刘建国的目光中多了一分深意。
实验室参观结束后,专家组未作停留,当天便召开了初步反馈会议。
会上,组长当众宣布轧钢厂提供的样品完全符合航空航天标准,且部分性能甚至超出预期。
这一结果令在场所有人肃然起敬,冶金局代表即刻要求轧钢厂利用现有生产线优先生产这种钢材。
李怀德沉稳点头,眼中却是透露着一丝灼热,当即下令调度车间准备试生产。
一场会议,四方联动,从技术确定,到生产指标,迅速落实责任分工。
接近年底,轧钢厂不仅没有闲下来,反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节奏。
李怀德允诺的那些工资待遇不仅全部实现,还因为项目特殊,上级额外发放了专项津贴,生产马氏体时效钢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月收入翻倍有余。
工人们干劲十足,车间里彻夜灯火通明,轧机轰鸣声如同战鼓般回荡。
其他车间的工人更是羡慕到眼睛发红,他们多想着能调入这条生产线,哪怕少睡几个小时也愿意。
不过这都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还想着送礼贿赂领导。
但都没有作用,这个生产线可以说是关乎轧钢厂的命脉,李怀德亲自监督,谁敢搞花样,立刻就进行整治。
进车间无路的情况下,一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