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晨光透过梧桐叶间隙洒落,李先生带着智音穿过社区。他时不时停下脚步,指着路边的红色邮筒或转角的面包店。
“记住这个招牌,迷路了就找它。“公交站台的时刻表被小广告遮住一角。李先生用钢笔把重要站点圈出来。“从老橡树站上车,过四站到维多利亚中学。”
车厢里飘着消毒水混合早餐三明治的气味。几个穿同样校服的学生好奇地打量智音:她的黑发在阳光下泛着深棕,校徽别得一丝不苟。
戴发箍的圆脸女孩“你以前在哪个小学?”
智音把书包放在膝头。“圣米迦勒主日学校。”这个随口编的名字听起来足够普通,“在莫顿区那边。”
女孩点点头,注意力已经回到杂志上的男孩乐队照片。车窗外,超市送货员正把成箱的可乐垒成金字塔形状。
入学第一周的分班考试结束后,智音被分到了慢班。她看着布告栏上的名单,心里反而松了口气——快班那些超前进度的数学题,她连题目都看不太明白。
慢班的教室在走廊尽头,采光不太好,但胜在安静。班主任威廉姆斯夫人是个头发花白的老教师,说话时总带着约克郡口音。
第一节课上,她给每人发了张基础词汇表,智音注意到同桌的笔记本边角已经卷了起来,上面画满了小小的足球。
“你从哪儿转学来的?”课间时,前排的印度裔女孩转过来问。
“北边的一所教会学校。”智音把铅笔削尖,木屑落在桌面的凹槽里。
渐渐地,老师们都记住了这个总是提前完成作业的亚裔女孩。
当其他人还在为分数换算头疼时,智音已经能比划出立方体体积公式;有时,她交的作业被当作范文——尽管把“东印度公司”误写成了“东印度群岛”。
午餐时间,她通常坐在食堂靠窗的位置。那里能看到操场边的梧桐树,树叶在风里翻动的样子,和曾经在城堡塔楼窗外见过的很像。
第二周的晨会上,教务处发下了淡蓝色的选修课申请表。纸张边缘还沾着复印机的温度。前排的男生正用橡皮擦反复修改选择,弄得纸面满是黑乎乎的碎屑。
智音把申请表对光看了看,透过纸背能看见反面印着的校徽水印。她最终只在“备选”栏画了三个星号,决定回去征求一下家里的意见。
窗外操场传来体育课的哨声。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