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着挣钱,然后把大部分给上头,自己当牛马。
各地体育局掌握着各个俱乐部球员的归属权问题。一个球员的转会与否,不是球员说了算,而是体育局说了算的,而这也造成了cba一个奇异的现象,同样的数据拿到的薪水却相差10倍之多。
一个职业联赛之中,一个球员无法自由流转,一个球员无法决定自己的身价高低的时候,这个联赛还能健康发展?
还能吸引来资本投资?还能市场化?特别滑稽!
说到底,不解决体育局管辖和球员归属的问题,俱乐部就很难成长。
即便姚在曲线救国,通过官办分离来帮助俱乐部造血,但始终无法绕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俱乐部的球员从哪里来?
青训是方向,但如果没有庞大的基数和资深的基层教练,这个等待时间会格外长,投资没有回报,很难维持。
各地体育局在大球类上篮球,足球,其实都不具备培养能力,俱乐部力量又不够,于是就形成多方牵扯,互相拖累,资本因为政策和体制,完全不敢下场。
所以姚才会把目光放在校园,依托校园来走基层球员的积累。
其实以姚的见识,他怎么会不懂,只是他确实没有能力另起炉灶,只能跳下这个泥潭,杯水车薪做徒劳功。
换陈放来说,就是直接忽略篮管中心,发动群众开展接地气的业余联赛,用十年,甚至二十年来打造一个纯商业的篮球联盟,这样虽然慢,但成功是看得见的。
(苏超,就是这个模式。说白了,这帮人自己脱离群众,怎么可能成功。)
而陈放想要和姚谈的,就是这个计划。
“这个暑假,蔚蓝的第二个全国赛季就要开始了,这个事,还要辛苦姚哥罩着。”
“言重了,蔚蓝是在为我分担,很好的模式,我们一直在学习怎么打造接地气的群众联赛。”姚显得很高兴,他的话也是实话,蔚蓝的存在,很大程度成为了标杆,参考物。
“那就感情好,接下来,有个事,要麻烦姚哥出手相助。”陈放微微一笑,道出下个目的。
“你说。”姚也认真了,放下刀叉。
“我在筹备一个俱乐部,两年内,进cba!”
姚的眼睛瞬间瞪圆,缓了半天才恢复平静,他像是赞叹的道:“好家伙,我就知道你想法狠。”
“如果你在这个事上出了力,管办分离的事,就成功一大半!”
“这个俱乐部就是你的马前卒,尖刀班!”陈放不想绕弯子,直接抛出好处。
姚的表情凝重起来,他低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