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的根源。
当时这些乳制品企业都在忙着快速占领市场,对于这个行业远没有一个长远的认识,但牛根生和孙少红在这方面算是相当有超前意识与市场远见的人,但在对今后几年乳品行业发展一目了然的叶飞面前,牛根生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
2001年到2005年,一直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我国乳品业,在几年来长足发展和国内新老乳业巨头近距离搏杀日益激烈的同时,早期在华登陆的国际乳业巨头,终因“水土不服”尽显疲惫之相,纷纷从生产环节撤出,寻求其它形式的合作。从而宣布洋品牌进军中国乳品行业的阶段性战略失败。
与此同时,2001年,世纪之交,通货紧缩得到了有效缓解,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和消费心态的日趋成熟,国内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和营销技术面临新的挑战。中国逐渐进入完全化的市场竞争体系,全球化的步伐加快。
2002年以后,家乐福、欧尚、沃尔玛、百安居等外资企业相继进入中国零售市场,主攻大型综合或专业超市,引发了中国零售市场“跑马圈地”,竞争如火如荼。实际上,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大卖场等高端市场,外资所控制的份额占到5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是在低端市场扩张。随着高端市场份额的飞速增长,中低端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大卖场的进入一度引发乳品行业的营销危机,其繁琐专业的管理和高昂的运营费用让乳品企业头痛不已,这无疑也改变着本来就在竞争中备受煎熬的乳品企业。期间无抗奶、还原奶、早产奶、阜阳奶、雀巢碘超标等等事件都曾深深的刺激了国人追求健康和营养的敏感神经,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
尽管产量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乳制行业的瓶颈已日趋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级城市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由于渠道建设、消费理念等原因,乡镇和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从而形成了供求比例失调的局面。另外,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各企业利润率已下探至2%~5%区间,行业内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龙头乳品企业在消费终端仍将实行价格战,利润空间压缩将促使企业经营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并购现象增加,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如利润丰厚的酸乳、果乳、功能性乳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热点。二、三级城市将成为乳品企业拓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拥有70%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