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身体迟缓,动作仿佛受到无形的气流干扰。
而他脑海中更是生不起反抗或者搏杀的念头。
他身旁一群邓家武者大惊之下原本想要起身向徐永生迎过去,但这时也全都凶念、斗志消散,身体僵在原地,兵刃明明就在腰间却不敢拔出。
徐永生止戈为武镇住在场所有人后,迈步向前,来到邓同身边,手中连鞘横刀伸出,将邓同手里包袱挑起。
可就在这时,他动作也为之一缓,受到丝丝气流纠葛,精神意志也被人干扰,因为邓同而生出的怒意,仿佛要烟消云散。
……止戈为武?
同样是止戈为武。
但眼下是别人的止戈为武,这时反过来压制徐永生。
周围邓同等人虽然也生不出重新动手的意念,但神情全都松弛下来。
不远处这时站着一个约莫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书生,同徐永生、邓同一样身着一袭青衿,外貌五官和邓同有几分相似。
徐永生认得对方是和邓同一母同胞的兄长,名叫邓与。
邓同和徐永生一样是盛景九年正式入学宫就读,当前也和徐永生一样在太学读书修行。
而邓与是四年前盛景六年入学,目前在国子学就读。
和八品的邓同不一样,邓与已经是七品境界,并且是跟徐永生一样,第三层三才阁也全部积蓄圆满的正七品武者。
他肯定待不满学宫一般规定上的九年学制便可以提前毕业。
此刻他的止戈为武可以压倒徐永生的止戈为武,原因主要在于,同为正七品儒家武者,邓与修持有三把“义”之古剑。
虽然止戈为武的习练标准要求两枚“仁”之玉璧和一把“义”之古剑,但此法作用于无形,很大程度上涉及精神层面。
而对于儒家武者来说,精神坚固主要看“信”之印章,而精神方面对外施加影响或者说对外攻击,主要看“义”之古剑。
这方面,其实一直是邓氏一族的修行重点。
邓同八品境界和徐永生相比差距太大,上来就被境界碾压了。
邓与则把这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并且徐永生猜测,对方保底是超凡层次的灵性天赋。
精神层面的较量,这方面颇为重要,乃是基石之一,有些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
“徐贤弟稍安勿躁,舍弟只是知道你来了,言谈间开个玩笑,绝无恶意。”
邓与向徐永生和邓同走去,也伸手去取邓同那个包袱:“当然,他行事孟浪,稍后该向你赔罪……”
邓与正说着,却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