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两个活宝,箫笙斜倚在接待区的沙发上沉思,眼睛半开半阖地睥睨着。现代人对待艺术的淡漠态度让他深有感触。中国人在本质上与别的民族一样,天生具有审美情感,错就错在中国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上。艺术全因着民族的虚伪而瘫痪了。正是这个虚伪歪曲了艺术的存在,令其受挫。它同样歪曲了眼光,挫败了生命,扼杀了冲动。这股古已有之的虚伪浸入到了中国人的灵魂里。现代人无法发挥自己全部的想象力去感受什么。他们忘记了绘画与人类真正的亲密关系,那就是感动。他们像瞎子看不见颜色一样地无视活生生的意象。想象力,包括直觉上的感悟能力正是他们所没有的。可怜的人们,他们直觉上的感悟能力已死。他们站在一幅美丽的图画面前,就如同一个瞎子站在一束玫瑰、石楠花和麝香前一样。他们会问:“请告诉我,哪个是红的,让我摸一下那红色吧!哪个是白的,让我摸一下那白色吧!可是,我为什么摸不出来啊?它到底是什么颜色啊?”可怜的中国人在艺术面前就是这副瞎像。
箫笙痛恨谎言,他真想在那些故作风雅的人的屁股上狠狠踢上一脚。 可是他太善良了,对那些装作被艺术感动的人永远坦诚相待。正当他的思想在漫无边际地游荡时,门开了,有新的客人进来了。他下意识地转头望向门口,情不自禁地一愣。进来的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年轻姑娘。她上身套着件浅蓝色毛衣,下身系了条绣花的白裙子,长发披肩,眉梢眼底透着一股飘逸的韵味,使她整张脸都显得生动而明媚。夕阳把她整个笼罩住,落日的余晖在她的脸上镶了一条金边。当玻璃门阖上的一刹那,无数反射的光点像雨珠般洒在她的身上。箫笙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直到她手推轮椅缓缓来到他面前,他才慌忙地问道:
“小姐,是要买画吗?”
“不是,其实我是想卖画。我听说你们画廊可以代售,对吗?”
“没错。”他很好奇,“你要卖的画带来了吗?”
“带来了。”
她取下挂在轮椅把手上的画筒,拧开筒盖,从里面抽出一叠油画,递给了他。油画约有五六张,大小尺寸不一。他将油画平铺在桌面上,当最上面的第一幅画呈现在他眼前时,须臾间,他僵住了,彷如在暗夜中敞开了窗户。
图上画的是蔚为壮观的海上日出。这是最奇异的一刻。大海像一块闪烁着粼光的丝绒,在那儿起伏着、波动着。海面由夜色的黝黯转变为一片红浪,接着再转变为蔚蓝中嵌着白色的浪花。大海卷着浪花在汹涌翻滚,数道镶着金边的红色霞